我的正式画龄,应该从2016年4月开始算。
为什么?
为什么不是从多年以前的高三开始算?
那……能算吗?
高三从9月开始,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美术高考培训,然后次年1月开始考试,一直考到3月初,再回校准备6月文化课的考试。
我很幸运,因为我考上了美院。学的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大一的美术基础课程,素描色彩那些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后来就全都是设计类的课程了。
毕业后工作的那些年里,因为工作忙碌,时常加班,一年画出的画实在少得可怜。
虽然我是科班出身,可这哪里算是科班出身哦!这所有加起来真正绘画的时间有没有满一年还是两年?
所以我为什么要算?
2015年底,还在广州工作,知道自己的基础薄弱,买了几何石膏,拿起铅笔,却发现,我连最基本的素描都不会画了。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我这丢弃的是有多远?
于是,我上网找了一个画室。
实地考察之前,心里还老不平衡了,同样都是美院毕业的,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老师是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的,从初一就开始学画画,在我自己开始拿笔奋战美术高考的时候,人家早了六年。他大学读的油画系,又是画了整整四年,而我呢,画画的时间才几个月。
毕业后,人家就开始开画室了,而我自己又是搁笔了几年。
这总共加起来可比自己早了十几年。根据“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人家不是“天才”也成为了“天才”。
我对自己说,你不服气,那你就一直原地踏步吧!
最终我还是去了画室,和老师聊了一下,立马就决定报名在画室里学习,因为我明白了这里就是我想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老师会教给我很多我需要的知识。
2016年4月,我拿出辛苦赚的钱,报了素描基础班。虽然学费巨贵,一期课程占我当时工资的三分之一,我也愿意。
我把自己当成了初学者,一切,都从“零”开始。
一个苹果,画得不好,擦去画了;感觉不对,擦去,重来;还是不对,再擦去,再重来。反反复复三加一次。
观察方式、黑白线条、光影、明暗……
那些脑海里混沌一片的东西,如被盘古抱起的大斧子一下子劈开了。
我从黑暗中睁开了眼,仿佛看见了光。
2017年2月,我开始更新简书。我决定“每日一绘”,每天画一幅画吧!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因为我明白了,画画对于我来说,亦是生命。——是的,我爱画画,如同爱生命。
为什么不早一点明白呢?
早明白这一点,我是不是不会是现在这样子?可是,我又想,还好不是在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甚至更晚才明白哦!
现在能明白,还不算太晚。
画了一段时间以后,新的思想又出现了,这可是一个不怎么好的思想。
当我看到简书上的画友发出的画作让我惊叹“好美!好棒!好厉害!”的时候,我心里的嫉妒心开始发芽了。
不爽!真是不爽!为什么都画得这么好?为什么都画得比我好?哼!真是岂有此理!
当这种心态出现的时候,我就没法好好画画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白雪公主的后娘,继母皇后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想方设法陷害白雪,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哎!我可不想遭报应。
嫉妒之心,它就像是在人的心上开出了一朵罂粟花,如果不及时处理掉,它将会漫山遍野肆意疯长,最后,它会吞噬掉那个人。
怎么办呢?
我问自己:为什么嫉妒别人?
——因为别人比我优秀,比我厉害。
那为什么别人比你优秀?
因为别人画的确实比我好啊!对,我承认,我承认我的画就是这么糟心!我的画就是这么差!我承认我像一个小矮人,只能抬头仰望“大神”。
那该怎么办呢?
把“嫉妒之心”变成“欣赏之心”吧!把嫉妒这个负能量排解掉,变为欣赏,欣赏比自己画得好的画友,学习他们画里优秀的地方,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进步呀!要记住,是一定要发自内心深处真诚的欣赏!
然后,不要再去跟别人比较了。自己跟自己比较就可以了,今天自己的画比昨天自己的画有进步就可以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矣!
于是,我很快就转变了。每当看到我喜欢的或者画得好的画作,我都会发自内心地赞美和欣赏他们;同时,当我看到画得没那么好的朋友的画作,我也会发自内心地去鼓励他们。
倘若我从一开始就站在海拔8844.43米的山顶,我还再能往哪里爬?
正是因为我站在山脚,抬起头,看着那高耸入云端的山峰,我才能一步一步往上走。
我很庆幸,我不是一个人在爬。
在爬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他们有的是比我爬了多年有经验的“大神”,他们在我的前方,担当引路人;有的是和我一起的同行者,我们都喜爱这座山,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我们彼此一路扶持;还有的人,是在我身后爬得很慢的朋友,我会伸出手,尽自己所能,拉他们一把;还有刚刚才开始爬的朋友,我会回过头鼓励他们,大声地喊加油啊!快上来,给自己一个开始!
于是,一直就这么爬着、爬着,直到今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我开始自我否定了……
画了这一年了,我究竟到底是在画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画出来的画可以是:“哇!太美了!简直美得让人窒息!让人震惊!让人惊叹!”
可是我呢,我好像到现在都没有画出这样子的画来!
我到底是在画什么?
当我在寻找答案时,答案也在靠近我自己。
前几日,歌手李宇春在戛纳录制《欧莱雅值得说》,在采访中被问到,十三年前的超级女生比赛,获得了冠军,当时是个什么感觉?
她回答说,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整个心态是比较平静的,我平静是因为我像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我经历了整个夏天的比赛过程,然后看到了很多,我以前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画面的。在我的概念里面,我从来不觉得音乐是一个比赛。因为我觉得音乐没有可以说通过一个比赛去分出一个高低。它就是人生的一个修行,所以我反而是比较平静。
如果说,音乐对于一个歌手是她人生的一个修行,那么画画对于一个画者来说,不也是她人生的一个修行吗?
如果李宇春在那年得了冠军之后,就骄傲自满,不再虚心在音乐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学习,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这般的成就?
既然画画是我自己这一生的修行,那这才修了一两年,急躁什么?焦躁什么?彷徨什么?
又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妈妈喊我:“快出来看,这里有一位老画家。”
我走到客厅看电视,是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老画家有多老?——79岁,名叫曾孝濂。
董卿介绍,上世纪50年代,老先生和全国几百位植物学家和植物科学画家一共用了四十五年的时间,编撰出了全世界最大型的种类最丰富的一套巨著——《中国植物志》。全书共八十卷,一百二十六册,五千万字。
曾老先生在其中所绘画的每一张植物画,都是那么准确,那么鲜活,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
老先生说,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泱泱大国,世界上所有国家,除非是很贫弱的,都有植物志,如果我们国家没有植物志,是不可想象的。植物志是老一辈的植物学家梦寐以求的事。
所以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就决定编撰《中国植物志》。编撰这个资料的积累过程可能得有八十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几乎囊括了全国的植物分类学家三百多人,插图画家一百六十四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采集了上百万号的标本。我国有三万多种种子植物,这些要全部整理入库,建立档案。四十五年的时间还算是快的。
其中一本厚厚的书,只是《中国植物志》这套书的目录,共一千一百五十五页,是三万多种种子植物的索引。这套书已经出版,但是参加绘画编撰的一百六十四位画家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去世了。
在老先生的很多画里,他最喜欢的是绿绒蒿。画面里,一朵极娇美的蓝色花朵,盛开在悬崖上。
老先生解释,绿绒蒿是这种蓝色小花植物的统称,它们生长在海拔三千米到五千米,土壤非常瘠薄的地方,那个环境非常地严酷,没有到过那个环境的人,见不到。因为它拿不下来,一旦把它拿下来,它就长不了了。
人在严酷的环境中缺氧,行动困难,突然在雪地里看见一株张力四射的花,你会感觉到这和在花园里看到的花是不一样的。它的花瓣像绸缎一样,在阳光下会反射出一种很奇妙的光芒。全世界大概有五十四种绿绒蒿,而中国就有四十三种。
董卿问老先生,怎样才能做到在画里让这些花充满生命力,充满鲜活的美呢?
老先生回答:
——这句话可能要花我们一辈子的精力才能达到。
老先生没有美术基础,是靠着他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学习得来的。董卿问到,那个过程难吗?
老先生不假思索地立刻答道:难!但是很愉快!
我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了将近四十年,没有调整过,也没有见异思迁过。做了一辈子,从一而终。我这一生太单调了,但是单调里面蕴含着丰富,我感到非常地知足。
我们近代植物分类系统学的祖师爷,是个瑞典人,叫林奈。他说,我们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不是清高的旁观者,也不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人,我们应该是其间的一份子。
我多次地深入深山老林,看到一次又一次打动我的东西,我年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用画笔把我所有看到的好东西尽可能多地画下来。
原生态的森林里,有“马家四兄弟”:蚂蟥、蚂蚁、马蜂和马鹿虱子。有一次采标本,我在一个比较殷实的灌木丛细致地观察,回到营地,洗洗就睡了。第二天,发现身上有很多干血块,数一数,被蚂蟥咬了四十二口,这是被咬的最多的一次。
我就是这样,认准了一条路,就走到“黑”,“死”不悔改。
老先生的速写本有很多,董卿翻看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的每一幅画都是很认真地画下来的,有的页面还写了文字记录。
看到这里,我想到我自己都还没有一本速写本呢,是不是要开始走出去,画速写了?
老先生又说,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
实际上花是种子植物渴望生存和繁衍而衍化出来的最狂热最绚丽也是最奇妙的表现形态。人从花那里得到了爱和美的启迪。
接着老先生读了他写的一首诗:
信手涂鸦一顽童
机缘巧合入画途
既要坐得冷板凳
也要登得大山头
澄怀味象
感悟生命之真谛
以勤补拙
练就不法之法
随遇而安
尽力而为
平平淡淡
自得其乐
……
看完这个节目,我的内心很震撼。
这次的“你拍我画”第二季活动,我遇到了聪聪,一个经历和我相似的女生。我们都是高考前几个月去学画画,参加美术高考考大学,学的设计专业,毕业后做设计工作,为了混口饭吃,经常加班,没什么时间画画,没有自信,迷茫多年,最后觉得设计不适合自己,最终放弃,2016年重拾画笔,全心画画。
她对我说:“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只要站对地方,要相信自己,都是会有一个过程的。”
我开始回想,我重拾画笔的初心是什么?
嗯,我想起了我的使命,我回答自己,它还在我心里呢!
我又想,这两年的练习是为了什么?
为了打好地基,只有地基建好了,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地基越深越牢固,建起的楼房才越高。
我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我立马就举手,站起来说:“我要当画家。”
它像一粒种子被种在了心里,很多年以后,它才发芽。虽然长得很慢,我却细心地呵护和浇灌它,它慢慢地长大,现在才是一棵小树苗。我希望有一天它能长成参天大树,那这个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就是小树苗不断往土里扎根的过程,它必须深入土里,而根的枝必须延伸很长很多,这样长出来的树才能任风吹雨打依然屹立并牢固不倒。
看看现在,有时候不够100%用心地完成一幅画,有时候画之前明明需要先思考先想好了再画,却因为“懒”而忽略了这个过程。
记得2016年在广州画室里学习的时候,是多么认真,虽然每周只上周六的一天课,往返路程需要两个多小时。画一个物体时没画好,擦去重画或者不断修改,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画到自己满意,当下无法再画得更好为止。现在在家里练习的时候,还是应该像那个时候一样,每一幅都应该画到当下无法再画得更好为止啊!
不必为获得了某场比赛的奖项而沾沾自喜,也无须为没获得某场比赛的奖项而自暴自弃。难道我得了某个画画比赛的奖项,就能证明我很牛×,从此可以不用再学习吗?难道我没有获得某个画画比赛的奖项,就证明我很差,从此可以一蹶不振,止步不前吗?
参加比赛的这个过程,也只是我自己在画画这条路上开出的一朵小花而已,同时也遇到很多同行者,大家的花儿都在竞相开放。而每一个人的花朵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家里的时候,认真地画照片,或临摹大师的画作,不断提高绘画技巧;
在外面的时候,去写生,看千山万水;去观展,提高眼界;去学会观察这个世界。
到了适当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学着创作。
没必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自己,或者对他人耿耿于怀。
想要画出的画能达到让人惊叹的地步,那是需要多少幅的勤恳练习,需要多少幅的量才能达到“质变”的过程。
《大鱼海棠》的导演,花了12年的时间,才拍完这部电影;
曾孝濂老先生和他的画友们,花了45年的时间,才编撰出一部《中国植物志》。
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人们,在他们的生活里,坚持并且默默无闻地做着他们喜欢并热爱的事情。
我还年轻,我的人生还很长,我可以在画画的这条路上,拿着画笔,漫漫的修行……
附一:
我为什么爱画画如同爱生命?
因为在小时候那个以分数论高低的年代,我是自卑的。自从高三选择了画画,好像我的世界开始变得有光亮了。它让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让我听着妈妈叨叨“别人家的孩子”进而变成了别人家嘴中优秀的孩子。因为画画让我读了一所好大学,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因为画画让我选择学习了一门技能,让我曾经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有所站立。它让我找回了自信,让我在遇到挫折时倒地了能再爬起来,让我在情绪低落哭泣的时候恢复平静,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它是我的魔法药丸,我的精神食粮,我的灵魂伴侣。
附二:其中讲述曾孝濂老师的部分(大约1400字左右)摘自中央电视台节目《朗读者》。
网友评论
我,俩孩的全职妈,完全没基础,没时间也没精力报班找老师,自己瞎画了半年,有点小收获,继续向你们学习!
被你感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