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34534/b5c45ab3e8afb3d6.jpg)
“每个人,都有自己愿意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面具,尽管,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不是树立种种围栏将自己与现实隔开,而是走进它,了解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起初,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从图书馆的书架中选中它,只是觉得二三十岁的年纪,如何去经营一间自己的店呢?
这其中的道理应该和很多事情都相通,而作者“17幸福8”的咖啡馆老板娘,想和我们说的除了那些经营之道,更多的是让读者感受到梦想并没那么遥不可及,但也并非一蹴而就。
你准备好了吗?
当一个强烈的想法在你脑海中产生时,它是否有持续的热情来促使它一直燃烧下去,让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且为之采取行动。
书中提到的意愿筛选法,“从现在开始,设想一样想要的物品,想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得到或者享用这件东西的感受上,注意,不是关注于物件本身,或是陷在得不到这件物品的悲伤里,而是你已经拥有它的感受上。”
很多时候,当你想要得到某个东西或者达到某个目标时,我们或许会兴冲冲的往那个方向努力,过了一会就耷拉着头,发现兴致并没有那么高。
或者是,停留在被这个想法吸引的层面上,也不再深入的去想如何达到。
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过程,一遍一遍的想象,会筛选掉一些那些并没那么强烈的“想要”,也会加强那些让你感受力清晰起来的想法,那些细枝末节,那些你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实现目标的方法,从而给你一把钥匙,转化为你的动力。
“如果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很难,那这一段不太快乐的经历起码可以让你知道你不适合做什么。每一天,你都在走向适合自己的路上。”
我们想过什么是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吗?书中写到很多次,
当别人问:“有没有想过,你到底想做什么?”。
作者很坚定的回答:“最想做的,当然是开一间幸福的咖啡馆儿”。
没有之一,也没有犹豫,这件事情就是她最想做的。
她做过公益项目管理人,参与式培训师,
做过《北京晚报》楼宇周刊的记者,熬夜赶稿子,做专访。
这些她都经历过,得到过一些好的评价,但她最想做的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咖啡馆儿。
或许就是这个念头不掺夹任何杂质,让人义无反顾的往前。
“没有绝对哪一种方式好,而是哪种适合你。”
书中每一栏后面作者都会附上自己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那些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从不断摸索中成长出来的,曾经栽过的跟头,不要再变成大坑。只要有问题,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种乐观的心态也让我很佩服。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往前冲的同时,也冷静的思考自己为实现这个目标具备多少能力。
“没有钱做帆,梦想无法起航”,做预算,画表格,做调查,问朋友。花了将近一个月找商铺,测算店面实际人流量,从硬装修到买装饰,联系装修公司实地勘察,考虑咖啡机的后期保养,店铺发展以及定位等等。其中都列得很详细,也并不觉得冗杂,一份严谨,一份细心,再加上自己的一种感觉,属于她自己的小店便产生了。
有人跑了大老远的路来成都,就为了出现在这家咖啡店门口;分布在各个地方的朋友邮寄来自己的幸福宝贝和故事交给她;店里就她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老客人帮忙给新客人递水,点单。
就像她自己所说,我所做的就是认真做事,真诚待人。这也是最珍贵的。
“人与人的交往,究竟会有怎样的缘分,也许在最初就是可以确定的。有些人,即使交往数十年也仍旧在彼此的安全距离内,有些人,即便寥寥数句,也可以就走近彼此心里。”
“预见·幸福,这是一款关于生活的咖啡,不是遇见幸福,而是要你预见幸福的滋味——初出茅庐的欣喜,前进路上的困苦,还有经历后的蓦然回首,一一品味。”
希望你也能经受起前进路上的风雨,把经历当成收获,把遭遇变成宝藏,品味出幸福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