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编、导、演”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编、导、演”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作者: 享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3:50 被阅读0次

    按照职能划分培训师的表达能力和培训师的现场组织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演”和“导”,表达是“演”,组织是“导”。培训师还应该具备另外一种能力,即课堂的设计能力,我们把它叫做“编”。

    相关阅读:培训入门,读懂这13本书就够了(附推荐理由)

    如果将这三种能力分成两级,那么,一级就是我们前台的表达,二级就是我们后台的设计。而组织工作,也就是“导”的工作,一部分可以归到现场,一部分可以归到后台。

    那么,对于培训师来说,“演”和“编”,哪一个更重要呢?

    有人说表达更重要,因为如果不能有效表达的话,那根本就做不了培训师了;

    有人说现场组织更重要,因为如果现场没有很好的组织,那就会次序大乱;

    有人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剧本怎么去演呢?所以,“编”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三种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上,或者说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它们的重要性不同。如果我们将培训师分成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三个层级,那么,在不同的层级上,“编”、“导”、“演”各自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层级的培训师来说说,“编”、“导”、“演”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Part

    1

    三个层级

    初级层级——重在表达流畅

    对于初级培训师,对他们更多的要求是能够进行流畅的表达。因为这种技能相对来说容易学会,同时也最容易调动学员的情绪。如果一位不是很老练的培训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表达能力又很欠缺的话,那是上不了讲台的。我们经常在培训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要么培训师不知所措,造成冷场;要么培训师思维混乱,不知道要说的主题是什么,完全不能控制课堂现场。

    如果把课程设计与课堂表达能力作比较,我认为初级培训师的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之比是79:21。所以,对这一层级的培训师来说,要特别注重表达能力的提升。因为与其他层级的培训师相比,这一层级的培训师的特点是表达尚不够流畅,讲课的条理性还不够清晰,知识体系有待完善。

    中级层级——重在平衡发展

    中级培训师无论是在表达的能力上还是在课程的设计上都要高于初级培训师,但与高级培训师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一层级的培训师的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已经趋于平衡发展。表达比较流畅,结构条理性开始清晰,知识体系逐步健全,这是处于这一层级的培训师的典型特征。

    中级培训师在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比例上,差不多接近50:50了。此时,培训师需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消化,注重提升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

    高级层级——力求灵活自如

    到了高级培训师这一层级,其表达和设计这两个能力之比就变成了28:72了。也就是说,表达是自如流畅的,组织是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是完备系统的。

    到了高级培训师阶段,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创新上。因为对于这个层级的培训师来说,他们的技能娴熟、功底深厚,掌控课堂气氛已经游刃有余了。由于有了深厚的知识底蕴作为后盾,他们在表达上既可以简洁干练,也可以滔滔不绝,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能够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更关键的在于,到了高级培训师阶段,对于知识体系的不断创新已经有了自觉的意识和动力,能够适时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更加注重完善课程的内容。

    相关阅读: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培训师?这五点要求先满足

    Part

    2

    真正的高手能让“外行看门道”

    有的人认为一个老师讲得深奥,很难让学员理解,那么这个老师必定就是高手,因为他讲的东西别人都不懂。是这样吗?绝对不是。如果老师讲的学生弄不明白,只能说明老师对自己所讲的东西还没有真正地消化搞懂。因为真正的大师讲课,都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会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

    譬如高僧讲佛,都喜欢讲人们熟悉和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奥的哲理,男女老幼、善男信女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反之,如果你喋喋不休地讲“佛告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肯定就没有人听了,因为别人听不懂。

    同样,作为一名高明的培训师,他讲的课程更容易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高深莫测。这里有一封学员给我的邮件,作为案例和大家分享:

    总是有培训师会问:

    “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格?”

    “我最适合哪种风格?”

    “我应该向谁学?”

    其实,我们不用刻意追求哪种风格,形成自己本色的风格,才真正属于你自己。但是,要秀出真正的自己,在自己的风格形成之前,可以先模仿一种典型的风格,然后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风格。我们把培训上的风格分为教士风格、学院风格、教练风格和演艺风格几种。

    思想性为主的教士风格

    教士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居多,那个时期挖掘出一些成功学的大师,如卡耐基等,他们本身就是成功人士,做培训,可以说是“现身说法”。所以他们的培训内容带有思想性的特点,独特之处也是在于思想性。

    理论性为主的学院风格

    学院风格就是学者风格,它的特点在于理论性强,理论框架非常好,能发人深省。比方说讲人力资源,学院派的培训师一定会这样讲:先讲人力资源的发展史,然后是人力资源的拓展和内涵,最后讲人力资源在实践中的运用,但实操性的东西不会很多。

    实践性为主的教练风格

    教练法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此风格是通过不断地演练提升学员素质。演练时特别注重对于每个人行为的具体点评,如果你忽视了一个人,他的进步就会打折扣,这和一般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表演性为主的演艺风格

    演艺风格,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如果说教练风格在于它的实践性,那么演艺风格则在于它的表演性和娱乐性。现在培训行业内许多知名的培训师就是这样一种风格,他们会用演艺圈里惯常用的方法来做培训。

    比方说,他们会做大幅海报,把自己亲切的笑容放在上面。他们的培训现场是这样的:当他们进入培训现场的时候,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灯光、音响全部打上。讲解时也是这样,先要热身,然后全体起立,做各种动作。通过肢体的运动,促使大家放松,然后在听的时候,学员就会进人一种境界。但是,最近几年,演艺风格有衰退之势,因为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内容不深刻。

    就目前的培训行业来说,企业更需要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教练型的风格。

    培训风格是培训师成熟的标志,同时风格又是通过长期的历练形成的,犹如酿酒,经久乃成。所以,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别人听一次就爱不释手,百听不厌,这才是真正有造诣的培训师。那么,培训师的风格培养都有哪些要领呢?

    Part

    3

    风格培养

    第一,解决个性化和标准化的问题,标淮化是前提。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个性。但如果先把个性作为前提,就是不正确的,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练毛笔字,首先要描红描绿,然后你才能选择是学颜体还是柳体。如果你什么都不练,就练狂草的话,肯定练不出一手好字来。

    没有专业的训练,就只能做“江湖好手”,始终成不了“大内高手”。“江湖好手”就像程咬金、李速,就会那么三斧子。所以,首先要定标准,在标准掌握之后,再上升到个性化风格。

    第二,轻松而不轻薄。讲课要轻松幽默,但不要低级趣味。如果轻薄,就像江湖卖药的一样,这样的培训师是不会受到尊敬的。

    第三,平实而不平庸。平实,就是你讲的内容的实用性要很强,绝不讲空洞的东西,而且讲的东西还不应是炒别人的冷饭。作为培训师,如果人云亦云,就没有自己的风格了,一定要努力做到在这个行业里讲的这门课程,就数自己讲得最好。

    那么,到底哪一种风格好呢?演艺风格尽管从总体上说不好,但对保险推销员,对一线营销人员,对那些朝气蓬勃却又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年轻员工来说,这种风格还是很有效的,因为它可以鼓舞士气。此种情况下用学院风格就不行了。所以,每种风格都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培训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风格。比方说,我们是搞技术出身的,不会做演艺派,那就可以用教练风格。总之,本色风格最好。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选这样的风格,不刻意去模仿别人。比方说,明明是一只鸡,却一定要学浮水,那肯定不如鸭子。

    当然,在选择风格类型上,能做到博采众长更好。比方说,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偶尔来一点幽默;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人,偶然也会来一点凝重。也就是说,在选择类型的时候,以自己的本色风格为主,然后融合一些其他风格的元素,让自己的培训变得更加精彩。

    前面我们所讲的语言运用技巧、手势运用技巧,还有眼神运用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当我们真正把各种风格融为一体的时候,就能达到“夕阳芳草无情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的境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编、导、演”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fb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