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此文为六子6P成长体系私房课内测之一----阻碍成长的三座大山,学习笔记。
目标:对个人成长形成爆炸式影响力
目的:找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修正,迭代。
二、课程内容
1、年度成长自检
年度自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245/811d4b9aca26b7e7.jpg)
其实,仅仅这一张图,自检下来,可做的文章就有很多。
比如,虽然我们很努力的想要成长,也确实一直看上去很勤奋,只不过,透过这张自检清单 ,我们会发现几个问题:(1)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秩序感,容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2)没有持续践行某件事,比如写作,比如练字,比如运动,很难有较深的感悟,无法与他人分享;(3)只注重知识的收集与获取,缺乏整理、输出与创新,很难自成体系。
透过以上清单,在自检过程中,观察自己的成长力究竟几许。
2、阻碍成长的三座大山
隔壁老王,高度近视,每有人问起,老王都得意地说:“我每天看很多书,这才把两只眼看成四只眼的,哪象你们,一天到晚不学习。”
“哎,老王,来,说说,你一天到晚的都看了些啥?”
“我看了那啥,那谁写的,最近很跑火的那本书咧,艾玛,叫什么来着,我怎么一下子想不起来。哦,对,《好好学习》,那谁,你知道吧,那什么澄领读的,说得可好可好了。哎,我学到可多可多了。”老王得瑟的笑着。
“可以啊,老王,来,给我们讲讲《好好学习》谁写的啊?都讲了些啥啊?来掰扯掰扯呗,让俺也学习学习。”
老王挠挠了头,想了半天,答:“哎,我干嘛要告你啊,我同你讲,不要以为我不记得了,我只是懒得和你分享。再说了,就算我真记不太清了,那也是比你努力的,我咬牙跟了好几个月的课呢。”
诸位,老王的故事,是否让你有所触动?你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老王的影子?那么,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不会学习、痛苦坚持、不曾复盘。
所谓学习力,指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你是否会去主动获取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是否能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做一个预判,哪些点可以深挖和学习的?
学会提问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大前提。
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构建自身的成长内功心法,搭建成长三脚架系统:学习系统、行动系统、复盘系统,假定隔壁老王修复成长内功心法,或许他便能就《好好学习》一书与你娓娓道足三天三夜。
3、成长的定义
什么是成长?成长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Scalers在《刻意学习》中,给成长下了个定义:成长是由个体主动(提问,带着问题求知)发起,以突破局部(由小到大)为导向,持续演进(行动与复盘)的过程。
Scalers原著引用:“主动发起”意味着要做出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的担当,我愿意。
“突破局部”就是打破当前的平衡处境,进入新平衡。局部指以当下为基点的周围的一个连续空间,“周围”既可以指具体的三维空间,也可以指抽象空间。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在做什么,想什么,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可以理解为局部。
It’s more about flight; not just destination。这不仅仅是目的地,而且是一场旅途。
“持续演进”的意思,是我们无法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旅途,你需要一直用力,没有一劳永逸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道路需要自己走,所依赖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自己向自己提问,带着问题求知,在行为过程中以突破局部为导向,展开行动系统,不断复盘,修正迭代,用提问将主动能动性变成真的能动起来。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关注本质思维导向,对于所学所读,进行自己的演绎,在演绎的过程中寻找事物的本质。
4、成长的三大特征:学习、行动、复盘。
一个人是否有成长,大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1)、是否带来能力的提升;(2)是否带来认知的改变;(3)是否对过往知识体系有迭代。
个人成长,其实是价值创造的过程。
5、阻碍成长的心智与习惯
心智1:成长型思维 VS 僵固型思维
观察:哪些方面容易陷入僵固型思维?
场景:(1)、抗拒,拒绝新思维,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外界的链接互动中,是零成长,没有改变,缺乏迭代。心智与认知都活在自我封闭的小世界中。
(2)、特定场景下,容易进入僵固模型。比如受到他人质疑时,容易产生应激,或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
(3)、生活太过安逸,缺少外界环境刺激。
心智2:完成 VS 完美
问题:总想把事情准备好了再开始,准备过程中各种纠结与内耗,最终迟迟未能开始。
应对:如果没有致命打击,没有必要要求完美,应该允许BUG存在,小步快跑,逐步提升,快速迭代。
任何初稿都是一堆臭狗屎。---海明威
心智3:意志力、执行力是天生的。
现象:“你好棒,竟然能每天5点起来学习,太有意志力了,我就不行了,天生懒,意志力薄弱,起不来床。”
事实:意志力和执行力是可以培养的,透过刻意的训练,小步快跑,早起不是问题。
心智4:你牛什么牛,不过如此嘛,我要想做也可以。
诱因: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受到牛人刺激时,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过份乐观的估计,自卑嫉妒或极度自负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我也能做,我只是不做罢了的心态。或者自己瞧不上的人,就容易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关闭自己想学的机会。
习惯1:每天不断的刷刷刷
判断:你手机的使用频率,对你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参考成长特征:(1)、能力是否有提升;(2).、你之前的固有认知是否有改变?(3)、是否能够迭代你之前的知识体系?
用投资收益的思维去看待自己刷手机是否对自己成长有效。
习惯2:周末窝在家里睡觉
感受:感觉少活好多年(捂脸~),别人醒着时做的事情,自己统统交给周公打理了。
习惯3:几乎从来不看书
看书的好处:当人沉浸在书籍中时,比较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可以有效对抗无法专注的问题。
习惯4:从来不运动
为什么要运动:运动可以使大脑更聪明,具体参照《让大脑的自由》一书。
三、收获与感受
感受:了解山在哪,带上开山斧,将阻碍个人成长的大山移开,咳咳,说笑了。移开是有难度,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山上开一条通幽小径,直达山顶,风光尽览。(啊啊,想起当年和驴子们带着斧头与绳索,去梧桐山开野路的经历了,怀念。)
收获:三板斧,预判、分析、复盘。
-------------------------------------------------------------------------------------------------
PS:以上有部分内容为米亚二次演绎,比如隔壁老王的例子,纯属米亚杜撰,为的是给各位看客直观展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若不幸雷同,纯属巧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