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
困惑的不是如何抢先教育资源问题,
不是如何给孩子选择更好的环境。
其实最大困惑的是如何和两个孩子们相处?
大人在两个孩子之间怎么做到平衡,让孩子感受到不被忽略。

生二胎的宝妈:
想象中的两宝相处的画面是
相亲相爱、可爱*2,听话懂事
实际上两宝相处的画面是:
各种打闹*2,各种抢*2,各种尖叫*2!
家里是热闹,更是闹心!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简直隔了一个银河
走在二胎时代的路上,我是80后的独生子女,育有两个女儿:
姐姐:14岁
妹妹:12岁
在小女儿刚出生的时候,
姐姐起初还是相当愿意参与照顾妹妹的,
但是在妹妹一岁的开始,画风完全改变了,
相隔两岁的二胎小时候日常是这样的:
大宝总是偷偷打了小宝,然后转头就跑。
大宝会趁着大人不留意,抢走小宝的玩具。
大宝会在小宝很安静的时候,推她一把。
大宝被教育的时候,大家都会说,
“你是姐姐,不可以……”
“她是妹妹,你应该让着她”
越这样说,效果越差,大宝越叛逆!
静下来思考了一下,
为什么大宝只是比二宝早出生几年,
就需要让着二宝呢?
家长如果总是这样强调,
很容易让大宝觉得委屈,
觉得爸妈更爱妹妹不爱自己,
那么他自然很难接受二宝。
所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会有不一样世界!
两宝在成长的时候,我们也在成长!
1.凡事不做“裁判”
我可算是佛系妈妈,
两娃为了抢玩具,抢得在一旁争得不可开交,
画面是这样的:扯头发,扯衣服,互相推撞,打头,打脸……
表面我悠然自得在做自己的事情,
其实在偷偷观察她们……

不到一会时间,两人打累了或者争不赢了。
总有个人屁巅屁巅跑过来告状,
这个时候,
我都会说:“你们两姐妹的事情,自己谈好。谁先玩,谁后面玩。”
“如果两个人都想同时玩,又互相不让,那么玩具给我,大家都不要玩了。”
两宝在慢慢长大的过程里,伴随这种争吵和打闹,越来越少了。
因为,她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争执,解决的人还是她们自己,还是省省气,做其他事情好了。
公平在每个人心里尺度都不一样,
在家庭里,
弱化这种“公平”的标签,
强化自由和爱,才能让大家相处起来更
融洽。
如果父母一直喜欢做“裁判”的心态,
你会发现,“公平”两个字,会容易导致斤斤计较不近人情,无理由的“平均”。
我觉得成长需要给予空间,
两个人的空间需要两个人合力磨合创造出来,
才有默契和舒适!
2.有问题学会主动承认
有一次,两姐妹偷偷把我全新的化妆品全拿出来,
两人互相给对方涂了个大花脸,
现场狼狈不堪,
眼影撒一地,口红全遭殃,粉饼打满洞…
我站在现场时候,内心默念一万次,亲生的!
倒吸一口气,
我问,谁搞的呢?
两宝,都说不关自己的事。
我把她们带到镜子前,给两人轮流照镜子,
“你看这是镜子的你们,大花脸一样,这样子敢走出大街上吗?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和你玩,我问你们怎么弄成这样,没人敢站出来承认,我怎么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啊?用了什么?怎么弄的?你们不说,我是没有办法帮你们,你们自己解决吧!”
两姐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自己搬了一盆清水,
每人拿了条毛巾,面对镜子拼命清洗,
两姐妹发现怎样都洗不干净。
她们被镜子里大花脸的自己吓哭了!
最终跑来求救,一五一十告诉我事情的细节,并承认自己错误。
所以,无论发生任何事情,
她们闯多大的祸,
必须让她们学会坦诚面对和担当,
这样才能针对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3.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我会每月开一次家庭会议,每个人轮流发言
目的是让大家都有融入感和参与感。
只要开家庭会议。两宝就会特别认真对待。每人轮流做主持。
家庭会议一般会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感恩,
感恩这个月身边的人和事,把它分享出来。
例如,感谢姐姐帮忙在我生病的时候倒杯水。
第二环节是提出问题,
每个人都提一点家里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其实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思考点,例如家里很乱,鱼缸清洁问题等等。
第三个环节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家里乱,大家想解决办法,例如安排轮流值日生等解决方案。
及时的教育很重要,更重要是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看到结果,然后倒推过程,进行引导反思!

前几天我女儿和我说起她好朋友的故事,
女儿有个玩伴,叫琪琪。
琪琪今年12岁,有个妹妹今年5岁!印象里琪琪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子,她一直羡慕我女儿有个姐姐,非常渴望有个妹妹。
她说,“如果有个妹妹多好啊,可以陪我玩游戏,可以陪我睡觉,我一定会很照顾她。”
后来真的有个妹妹了,她很热心围在大人的身边,学着怎样照顾妹妹。学着怎样做姐姐。
妹妹多可爱,圆圆的眼睛白白的皮肤,总是朝她挥手冲她笑。每天放学琪琪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看看妹妹。冲奶换尿片
琪琪的父母平时沟通不多,回家也是各做各的事。
琪琪爸爸工作回家几乎不说话,只会打开电视和手机为伴。琪琪妈妈一个人照顾两个娃,情绪和焦虑相伴,无法兼顾太多。
夫妻两人本来就沟通很少,也谈不上关心到孩子的真正想法,两个成人世界里冷漠和无奈搭建了一个家。
因为妹妹还小,所以琪琪妈妈经常带小女儿外出,怕妨碍琪琪做作业的时间,琪琪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总是只有她一个人!
慢慢认为妈妈只喜欢妹妹。琪琪感觉到父母对她的忽略,和不重视。这种感觉不断扩大,而她的父母丝毫没有察觉。
有一次,琪琪放学回家,迎面看见父母带上妹妹出去。
她说“我也要去”。
琪琪妈妈说“回家做作业,我们很快回来。”
走了几步,她回头看见远去的身影,马上又追上去拉着妈妈的手:“我也想去,我回来马上写作业可以吗”
琪琪爸爸说“马上回家去,我们办完事就回来,你去做作业。”
2次拒绝,让琪琪很沮丧,
琪琪低下头,松开妈妈的手,忍着眼泪跑回家。
琪琪心里。觉得在父母心里没有位置,她们只在乎妹妹。
确实很多人,为了宽慰老大,会不停地告诉TA:妈妈最爱你了。妈妈一切为你好,
可是身体很不诚实,举手投足间都是偏心的伤害。
殊不知,孩子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更加敏感的察觉,这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二胎时代难题就在于相处2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