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去舅家。有些地方的规矩是会回娘家,是的,我刚刚看到这个习俗,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初二去舅家,是全国统一的规则,就像我同学认为吃饭就是全国统一的,只是指吃“米饭”一样。
“性相近,习相远”。无论是初二还是初三,我想,正月初二到十五这几天,总有一天要去舅家的吧。去年,期盼了三年的相思终于要实现了,老婆生病,岳母刚刚所谓的“杨康”,去岳母家过年,虽然我知道媳妇的要求一万个正确,可最后还是没忍住要大吼媳妇一通。真傻,都决定的事情还要懊悔。
今年,回北方过年了,媳妇比我要同情达理得多,致始至终,媳妇没埋怨一句,高下立判。
今天去舅家。从中午11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都和老舅在一起,听老舅教诲。今年正月,姥姥刚好在三舅家,虽然四家外甥,对应四个老舅,刚好对应,但是今年特殊啊,外甥们终于聚齐了。大舅哑巴,大妗子没了也四五年了,正月大舅在二表哥家住,大姨家的两个表哥,好不容易赶来和舅舅就拜年,为了热闹,也为了不麻烦二表哥,早早定下要到姥姥所在的舅家,也就是三舅家来吃午饭了。四舅妈在家,四舅上午去就姥爷家拜年了。小姨带着两个表弟,三个孙子,在小舅家吃的午饭。
下午一两点钟吧,两个表兄弟们都到三舅家来了。不久,二舅来了,四舅来了,嫁到邻村的表妹们来了,本村的表妹来了,从市区驾车赶来了,表妹们开心的笑着、看着。我们表兄弟六个,恭顺的听着、应着。
酒喝的多了?还是相思多了?没有一句重复的话,却也没有几句影响深刻的话。小时在舅家干的糗事,我的,大表哥的,一切的尴尬,今天都成了开心的佐料。舅舅有期待吗?有要求吗?有,也没有。三舅话最多,惹舅妈不开心。舅妈说三舅喝醉了,我无法判断,因为我自己也半醉。
我也说了很多,虽然没有什么营养,虽然知道三舅的絮叨,期待的本质是什么,但是我做不到,也不好违心的应付,只能报以羞愧沉默。
今年来舅家的表弟,算我在内是六个。舅舅说,不容易啊,外甥们终于聚齐了。大家开心啊,开车的喝茶,不开车的喝酒,都为了这个不容易举杯。
可是我心里难过,我们表兄弟们不是六个啊,我们表兄弟们是七个。最小的表弟前年五月份过世的,现在满一年了吧?姥姥今天还在提二姨家的小表弟呢。我感到后悔,非常的后悔。小表弟查出病情最后两三个月,上海已经解除管控了,而且我在管控前,已经判断出表弟的病情了,居然没有马上回去看望我表弟,没能和表弟做最后的告别。
从 2020 年的春节开始,我四年没回家了。窝囊的,只能向媳妇发脾气。
这是后悔吗?只是自己的无能罢了。
回家的路上,和弟弟争论,弟弟当然不会和我拗到底。我的观点是:对某个地方的特殊政策,就是对其他地区的剥削。如果说对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何以不全国和特区一样?如果政策是失败的,何以特区不退回和其他地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