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围城》与《三重门》之比较

《围城》与《三重门》之比较

作者: 一只学术小狐狸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1:45 被阅读0次

    是夜,断续读完韩寒之处子作《三重门》,联想到以前读过的《围城》,似觉二者颇有可比之处,故将大纲暂略列于兹,时间有限,论证内容有待来日填充。

    1、先比书名

    从题目字面上看,“三重门”的灵感似乎来自“围城”,都有深陷其中难以突围之感。猜想二者命题深意,“三重门”似乎很明确:一是当代教育之门,二是青春初恋之门,三是普遍人性之门。“围城”则要复杂些:除了婚姻似围城外,世道人心也似围城。


        2、再比作者

    韩寒写《三重门》时只有十七岁,钱锺书写《围城》时是三十四岁(两人相差一倍的年龄),从书的内容来看,韩寒的博览群书之多与透视现实问题之深刻是一种明显的早熟(无此经历而先有此感受),令人不可思议,似乎百年难遇的钱锺书在其去逝的那一年又“生死轮回”的出现了,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觉得“韩寒现象”是一种假象,只有一个解释,即他与钱锺书属于同一类性格(按性格学中“九型人格说”划分,二人都属于五号,即理性主义者),这类性格的特点在于:善于观察,对兴趣的占有欲强,思胜于行。从现实中韩寒的种种行为可以证明这一点。 


      3、  再比内容

    《围城》写的是知识分子群相,在历代小说少见;而《三重门》写的是准知识分子(中学生),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后者模仿前者的痕迹。两书最大的特色是极尽联想与想象之能事,纵横稗阖,天方夜谭,从而能够深刻且风趣地揭露主旨。由于受不同时代的限制,两书的语言幽默点各有千秋,但我认为《围城》的幽默更高雅成熟些,而且韩寒的写作风格是“继承有余而发展不足”,这可能与作者的读书结构和其对语言的驾驶能力有关。 


       “韩寒现象”的启示:

    1、性格决定写作风格。

    2、钱锺书在《围城》所透露出来的博学可能并非读者想象的那样,可能是其善于观察与留心思考(博闻强知)的结果,但书中透露出来的机智与幽默是无疑的。

    3、所谓“早熟”可能是韩寒家庭“不合时宜”的教育的结果,一如其在小说中对当代教育的批判。 
        韩寒难得,《三重门》难得,愿其成为经典,愈久弥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与《三重门》之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nc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