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是在高中的时候。朗诵比赛上,同学满怀深情地朗诵了《那一世》,从此这个名字便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脑中无数次的想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爱,才能写出那细腻又暗涵悲伤的诗句。后来发现,道听途说蒙骗了我,这首广为传颂的诗歌并非他所作。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好奇。那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每每读来,都有一种伤感萦绕在心头。我渴望更深入的了解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4980/d30ce3c9e6420451.jpg)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是一传记也是一本小说。作者在故事的最后,赋予了仓央嘉措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常人看小说或是历史,总是无法接受悲剧的结尾。
但我还是清楚的知道,仓央嘉措,在很大程度上终究还是政治的牺牲品,不曾拥有一个令人向往的结局。
知道结局,再看故事,每一个字符的流动都牵扯着情绪。在他邂逅美丽的爱情时,总会担忧下一秒可能发生的悲剧。
诚实地说,在看书时,我常常想的不是仓央嘉措,而是李后主。一场金陵繁华,一场秦淮笙歌,便换了他的一生旧梦。当北国的雪落在江南的岸上,他怀念金陵“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热闹,怀念金陵“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的春天,也怀念金陵“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明月楼”的秋景。
我常常在书页翻动之际欺瞒自己,若他不是仓央嘉措,若他不是李煜,那故事会是多美好的结局。但下一页的开头,总会将我无情的将我拉回现实。
他就是仓央嘉措,纵使一生都是悲戚,一生都在看着故人离去,甚至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他也求不来自己想要的平凡生活。
在哲蚌寺,仓央嘉措望着心爱的姑娘,但他知道尘世里的爱恨情仇都已远离。那一刻,他心中的悲凉总叫人喘不过气。
离开哲蚌寺时,那个坚毅而决绝的背影,那句“别叫他们脏了佛门”。那一刻,他便是佛,在看清世界之后,还是勇敢的面对自己逃不过的命运。
我总是不愿想起故事的结局。李后主遇害后,小周后追随其后。仓央嘉措走后,达娃卓玛紧随其后。词人走了,佳人也走了,而那些平平仄仄、悠扬哀婉的词永在。
对于李后主,我只浅薄地记得,他曾千万人中厮杀,也曾醉卧美人榻,那不经意间一抬腕的风华,便曾轻易倾过我的天下。
对于仓央嘉措,我只期望,若有来生,与君在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来世,愿你只是阿旺诺布,再不是仓央嘉措。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4980/4b2b830a23364f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