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语文园地二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既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也巧妙的引导学生学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呈现形式是图文结合,让孩子们通过三组句子和图案的对照,来理解这个句式的特点: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我们一年级时也训练过,所以我一开始是把训练重点放到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上。
结果,孩子们写出来的句子就有点奇怪了:垂柳,又高又绿,就像春姑娘的头发。
大楼,一层又一层,就像一个巨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你说这句子有错吧,垂柳像头发,大楼像巨人,从比喻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问题。但你说这句子写得好吧,这中间这个描写本体特点的词语,又跟喻体有什么关系呢?
我思索了一下,发现了问题所在,我在讲第二行时提到要写出“事物的特点”,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我借着评讲孩子们所写句子的机会,让孩子们再读自己写的句子,跟课文的例句做对比,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描写事物特点时,应该抓住和它相像的物体相似的那个特点来写。
比如垂柳,它和春姑娘的头发类似之处在于柳枝又细又长,那么我们在描述时,就可以忽略其他的特点,只写两者相似之处这个特点。
由于孩子们还不能理解“本体”“喻体”这样的专业词语,我就用“相似之处”来概括的说。
一番对比引导之后,孩子们再写句子就顺利多了:“柳条,又细又长,就像春姑娘的长发,在风里飘哇飘。”“松叶,尖尖的,就像一根根绿色的针。”“春风,暖暖的,就像妈妈的手,摸着我的脸。”“桃花,粉红粉红的,就像小姑娘的脸。”……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个孩子写了这么一句“洒水车,边跑边流水,就像跑步的孩子在出汗。”(经过指导后改成了“洒水车,边跑边流水,就像跑步时出汗的孩子。”)这个比喻句,也许不那么准确,但看上去,确实生动有趣。孩子们对于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想象的大胆无拘束,让人看到了一颗晶莹纯粹的童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