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从封建的旧时代过来的小脚女人。
满头的银发像一小撮长在小土堆上的野草,蓬蓬松松的,理不顺的样子,耷拉在她的头上。苍老的面容像干旱的土地,沟壑纵横,又像最浑浊处的黄河水,一浪一浪地堆砌。
她已经很大年纪了,背弯成了九十度,因为驼背,头也经常低着。我拍过一张照片,她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穿着蓝灰色的褂子、黑色的裤子,身体很瘦,但是因为不太合身的衣服一件一件套在身上,竟显得臃肿了。
她有很多根拐杖,是她的儿子们给她加工的,都是用捡来的树枝,剥去树皮,打磨枝丫做成。但她有时候脑子糊涂,常常会忘记把拐杖放在哪里了,就在街上捡一根比较趁手的用,用多了,她手拿着的那个地方也会变得很光滑。
将近百岁的老人,总会有点故事,更何况,她人生经历的是中国剧变的这百年。
但可惜的是,这十来年,她一直是糊糊涂涂的,视力下降,她认不清眼前的人,听力下降,大声向她喊话都听不明白,她的牙也掉光了,说话不清楚,她的记忆更是早已经混乱,她会说自己才八十三岁。而那个时候,她已经九十三了。
我喜欢听一些老故事,曾想问她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但已经没办法和她正常交流,我的话,她听不见,她的话,方言太重且口齿不清。后来,我从奶奶那里听了一些她的故事。
大家都说,她能活这么久,是因为她救过两次人。
一次是解放前,当时我们这里的八路军是地下活动,有一次两个八路军在逃跑的过程中经过她家,她给他们了一点吃的,后来还在敌方过来搜捕时指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救了八路军的性命。
第二次是解放后,有一家生了小孩,但是养不起,打算扔掉。扔掉这孩子就活不了了,她听说后,就把孩子抱过去了,后来正巧另一户人家想抱养小孩,她就将孩子给要抱养的人家送了过去,救了这个孩子一命。
第一次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很惊讶,因为我见到的她一点都不像故事里的她。这时候的她一心溺爱着四五十岁的小儿子。
她有五个儿子,没有女儿。四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唯有小儿子,结过一次婚,却遭人骗婚,彩礼把他为数不多的积蓄都骗走了,后来媳妇也跑了,至此便一直独身一人。按照几个儿子之间的约定,她轮流在几个儿子家住,每家照顾一个月。但是她心疼小儿子独身一人,不管轮到在谁家住,她每天都要拖着年迈的身体去帮她的小儿子做饭。但是这明显的偏爱不但招致其他儿子的不满,更没有得到幼子的感恩。她的小儿子对她的照顾一点都不领情,时常对她破口大骂。
再后来,岁月压得她越发站不起来,连饭都做不了了,这时候小儿子也老了,不再照顾她,也没有能力照顾她,她便在剩下几家轮流住。这个时候她的脾气也更加让人捉摸不透了。因为她行动不便,照顾她的儿子晚上会给她备一个桶用来小解,但是她却会在次日清晨将这个桶里的秽物倒在门口,太阳一晒,满院的骚味。她成了一个麻烦,赡养她,仅是一项责任。
不过好在她越来越糊涂了,这样,她就能不知道最爱的小儿子对她态度有多糟糕,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糊涂只能麻痹思维,老朽的身体器官带来的痛苦依然折磨着她。她半夜疼得睡不着觉,用拐杖使劲砸墙,大声叫着“俺那老娘欸!”她要用声音对病体宣泄不满。她说,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了,躺在床上甚至无法翻身,必须要慢慢坐起来,然后再躺下。衰老和疾病带来的痛苦让她夜夜难眠,那时候她就知道,自己是行将就木之人了。
离开,对她是最好的解脱了。
(初稿应该是2017.10,后来增删了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