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5月,各大院校的强基及综评就纷沓而来,再加上各大视频平台所推送的所谓优质中介讲解全国各地学校的特长及王牌专业之间比对后的孰优孰劣,让人眼花缭乱,给人的假象是但凡能有点分数若想找个比较中意的学校很简单,只要托付给他们机构来操作,作为家长你就全力维护好孩子的吃与穿,剩下的就做个甩手掌柜,无论是走强基提前批还是综评优选,你就可以统统不用再关,只要好好陪着孩子,携手熬过这段人生中最最关键又属最是黑暗的时光,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空闲,不停的刷题,不停的背诵,查漏补缺,将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梳理巩固以求洞悉知识能更往外拓展一点点,不仅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每道题都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从被动的接受某些题型观点到主动出击以改变某些前提条件来获取更加广泛的认知临界点。
我是被安同学说动了心,被他成功塑造了这一届的小白鼠。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无论是强基还是综评都在专业设置上超越了往届,某些热门专业在本省招收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同时还降低了初次赛选的门槛,不仅只针对个别的重点班及普通版的金字塔顶端,针对中间的学生也放宽了报名的条件,一如省师大,校内排次从20%降低到30%也可入选。还有省大的改变,今年的招收比例本省与其它省份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从以往的录取情况来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不知从何时起,沿海省份的考生及家长更看好的是所选专业,对于大学的排次并不是考虑的首选条件。去年娃所在高中,物化生班,一位杨姓的同学,高考全省前十的位次毅然决然的放弃了T2抛来的橄榄枝,反而去读了一所连双一流都挂不上的J官学校,还是本省的,说是不愿跑太远,不能脱离快递包邮的舒适圈。我想这怕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家长给娃强加了自己的意愿。四年毕业往低了说至少分配到小县城,上岗肩上就有任务分担,他的出发点就是全球CS100高校毕业生数千人抢一个的顶点。
大部分中西部的考生,报考前首选的并非是专业唯一,而是看各大院校往届最低录取线。若是录取同样的分数,一是压着分数线的985高校的可调剂,一是省内双一流的王牌专业,他们更多的怕是倾向于前者,而并不是王牌专业。若究其根本,重要一条怕就是来源于地区经济差异,发展的快慢使然。
不管是眼光短浅还是不屑逐利为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之所以起争执,只是彼此都说服不了,各说各的都有理由先。
总而言之,一切的困惑,源自于起点,一者过于悲观,而我与之则恰恰相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