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的“故事”,要么在促进你,要么在“限制”你。因此,对自己讲一个好故事,很重要。
你给自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无时不刻的在发生作用,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故事都在上演。
01 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该也对我好吧
中国有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在成长的路上,我越来越发现即便是自己想要的也不要轻易施于人,因为那只是你想要的,不是TA想要的。我以前经常留意到这样的戏码是在亲子互动中上演的,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需要穿秋裤。后来我发现即使是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也常常会有相同的模式。
对我来说,如果在一个团体中被看见、被回应、被支持是一种极大的爱,我是渴望得到这样的爱的,于是我也常常这样做,在一个新进入的团体中,我会努力地给出回应。2020.02.03我第一次走进同心圆读书会,线上活动。疫情之前我关注到的同心圆活动都是地面的,年前我差点买了火车票去参加北京的拥抱沙龙,如果不是因为资金紧张,不是我又check(确认)日程表,我可能会提前遇见很多人。这次,我不要错过,好不容易,我可以突破时空和经济的限制,参加一次同心圆读书会,看看在这个同志团体中会发生些什么与以往我参加的直人心理沙龙不同,会不会在这里我更有一种融入感。
活动全程都是语音互动的,但是因为我把自己完整的交托给了带领人大湖,完整的交托给了这场“心存款”线上沙龙,竟然也在线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连接,在这个星球上,有那么多的生命,曾经感受过我的感受,我的孤独、我的讨好、我的自责,好像无需多言,这里的每个人就可以很懂我,每个声音都格外的温暖,的确有几个很好听的声音。活动结束后,我发了长长的回应,对每一个人,都表达了我想要说的。我收到了一个赞,接下来的两天里,群里没有任何动静。
讲实话,那一刻我有些失落,我在努力表达我对每个人的看见的时候,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获得别人的看见。第二次活动的一开篇,大湖就抛出了这个问题,显然对于发生的一切,大湖都及时和敏锐的看见了,在轮番的表达过后,大家都说了没有在群内互动的原因,非要概括一下,大概是慢热。而我那一刻也发现,我是透过给出别人回应的方式来“索取”回应的。而对于我为什么热得这么快,当下我还毫无察觉。这层“窗户纸”被大湖捅破之后,我们之间的链接也更快的升温了,彼此更敞开,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多了很多。如果没有后续更多的延展,这个未被回应的长长的回应就会在这里结束,但是三次的线上沙龙结束后,我们还私下维持了一个月的密集连接,我们建了一个交换陪伴的群,这个群的创立来自于AF的提议,当很想做某件事,又想要有人陪的时候就在群内发出邀请,如果有人愿意就来陪伴,就可以接收邀请,相约一起行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做过陪伴式书写、运动、K歌、睡前卧谈……
我在这里获得了稳定而频繁的回应,这让我几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陪伴群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个陪伴在生活中也的确只是一部分,当我们生活中其他面向不断开始发展的时候,群里的互动明显越来越少了,后来转变为更多的一对一单线互动。互动的深入一定是伴随着冲突的,我对大家的紧抓不放也越来越明显,如同在无数次梳理和前任的关系时,我看到了一只“月亮的狮子”,表面上很温顺,但终究是狮子,有很强的控制欲。每一次我们的见面都由我来安排,从时间地点到活动内容。
我想来讲一讲我是如何温顺的控制的,通过付出和给予,不管我给出的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别人想要的,这样我就有了主动权,我都给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不爱我?我积极的响应了你每次的邀请,怎么可以拒绝我的请求呢?这些部分我无需言明,甚至它们都是无意识的在运作,我不会承认,甚至也不知道我在做这样的控制。直到有一天AQ和WX同时和我表达了压力,一方面他们需要处理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又觉得如果不给我回应会觉得有些歉疚;又或者是当他们看到了我对他们的欣(qi)赏(dai),也很担心他们没有办法来满足这份期待。我回复他们说,我发现自己很擅长给别人压力,但其实那句话是讲给我自己听的。
我决定还给彼此边界,告诉对方说,你不用那么努力的做好朋友,因为在我这里你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当你心情烦闷没有能量来照顾我的时候,当你忙于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无法回应我的时候,你可以告诉我你在忙,然后去照顾自己。甚至其实你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对我的热情和关心,我知道你没回复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依然还在。我感谢他们表达了他们的担心,这让我们可以更安心的面对在关系中发生的变化。
我也因此看到了我曾经写给自己的故事:当我没有收到来自对方的回应时,我愿意相信,这段关系已经消失了,如果不确定,我会用放弃的方式让这段关系很确定的结束。这个故事在我的伴侣关系中、亲友关系中、甚至工作关系中都悄然发生着作用。
02 这个“始乱终弃”的故事从哪里来?
佛家说,那是生生世世累积的业力,不过对于前世,我完全没有概念,我只能够感知到这一世,也只相信这一世。
我是这样理解关系的,建立-发展-浓密-冷静-淡漠-消失,在我的故事里,关系无一例外遵照着这样的脉络发展,特别是在和同志圈子的很多人,可以说真的是始乱终弃。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做了一辈子朋友的人,他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或许是因为他们写给自己不同的故事,也或许是因为际遇有别。
为什么我相信抛弃多过相信不舍,相信消失多过相信恒存。回到5岁那一年,也许会有一些答案,那一年母亲突发重病,身患肺结核,差些殒命,对于当时候怎么得以诊断,如何送去治疗,我和姐姐如何被安置,我毫无印象。童年的记忆就是一些少的可怜又零散的片刻,但我相信,在母亲不见的岁月里我应该歇斯底里的哭过闹过,在恐慌、失落、无助和绝望中挣扎了好久好久。对于发生的一切,我不知道自己理解了多少。寻遍记忆之海,唯一的相关记忆少得如同一片贝壳,就是母亲病愈回家的一刻,当时我在外婆家,看着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的父母,我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抱着母亲的腿,死活不松开,又哭了好久好久。可我不确切这时我后来梦到的,还是记住的。
对于关系的不信任,至少是从这里开始的,那种持续安全稳定的链接,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后来我读幼儿园,明知道父母不会来接我放学回家,也会像别的小朋友站在校门口等上一时半会,我在验证的时候,也同时表达了一份不信任。这个验证会在后来的每段关系中自觉不自觉的出现,你看TA果然没有回复,没有来,忘记了……每一个果然背后都是我搜集好的充分的论据,让我的论点更加可信无疑,直到这个故事的模版深深印刻在生命中。
03 不再把关系中的对方形塑为故事里的那个人
在同心圆读书会和后来的交换陪伴中有一个人,DC,TA对我来说就如同各种关系的缩影,TA给了我想要的持续安全温暖稳定的回应,也保持着对我的好奇与热情,我们常常一聊就到了深夜,似乎有说也说不完的话题,我在享受这段关系的时候,也开始企图占有,特别是在TA开始公开亮相,推文在同心圆的公众号引发热议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一种威胁,TA要被抢走了,于是我表白了对TA的好感,同时被拒绝。讲真的,很扎心。接下来我花了一周的时间透过书写,与神对话,疗愈创伤的同时,我看到了自己强烈的需求,我需要持续安全稳定的回应,刚刚好DC成为了这个回应的化身。
这份看见让我更加释怀,也不执着于伴侣这样的形式,于是与DC达成共识,继续做朋友,然而尴尬的气氛总是有的,接下来我们的互动频率和内容都减少了很多。有一天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们终究还是会相忘于江湖吧,DC智慧的回复我:如果你一直这么想,是会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真诚表达后,一次又一次非暴力的沟通过后,我知道,我已经慢慢改写了这个故事。我不能保证剩余的几十年,我们最终也没有相忘于江湖,但至少,此刻我们愿意去尝试建构出不同的故事。
有趣的是我也从我们的关系中看到了彼此在关系中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模式,于是慢慢把对方培养成,旧模式里的另一方。比如想要得到对方的回应,而委屈自己讨好,于是对方就成了那个不断侵犯自己边界的人,但却不知道其实对方无需讨好就会回应。我们是在用对待过往他人的方式对待此刻眼前的人,直到有机会看见不停上演的模式,有机会反思为什么每次都跳进的痛苦漩涡,有机会看到眼前的人和之前的人不同。
每一段关系都是全新的关系,如果也可以以新手的姿态,而不用过多的经验来发展这段关系,生命就有了新的可能。我决定试试看,在这段关系中,我允许好好互动,也允许不做互动,但始终相信关系还在,如果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