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小青年回家已经十一天。
今天,我对他说:“你回来,给我们这个家注入了新鲜的能量。”
是的,自从他回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餐桌上的菜围着他的喜好转。以前,每天晚上我们商量第二天吃什么,经常想不出菜单。现在,基本不用商量,先生就能变着花样准备。我如今才深深体会,以前孩子刚上高中,第一个周末,孩子们返校后,家长群里有的家长说,孩子回校了,接下来几天,随便吃。
回来这么多天,小青年没闲着,虽然近日没去图书馆了,但他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也足够他看的。而且,他好像比我们还忙。
距离2022高考越来越近,前段时间他们准备自己的期末考试,为助力学弟学妹而开的公号,只更新了三篇,还都是他一个人写的。寒假以来,他们的号频繁更新,其他两个同学也加入写稿的队伍,他自己也比之前高产。
除此之外,他还和几个同学开始着手做寒招宣传工作,一边是公号文案宣传,一边是建微信群,然后还建了腾讯会议室。由于高中母校上两大的人有限,而且两大之中选择又偏向T大比较多,我怕他人气不足,想着混进他的群里帮他凑个人数,助力一下他。
没想到,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早早就联系T大那边的同学,两校一起合作做寒招。我也没想到,早有一堆家长混进了群里。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家长都有。他们本意是要对学生做宣传,结果一个个家长先后入群,小青年们只好重新建立一个学生群,把那个群让位给家长们。
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昨天一位老同学发信息问我,我家小青年是不是叫“*”,然后截图群里信息给我看。原来,老同学跟我一样,混进了寒招宣传群里。而我这位同学家的孩子还是小学六年级。我跟同学开玩笑说不用超前焦虑了,现在上学都兴派位,没准过几年,大学也派位呢!
后来,我和同学都退出了家长群。
想想,学生咨询群混进家长,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孩子高考,家长比孩子紧张。另一方面,现在高三的学生学习都紧张,家长可能不希望孩子自己参与太多事,希望能帮孩子把事情解决了。去年八省联考后模拟填高考志愿,学校也一再强调只模拟填写,不模拟录取,所以家长完成就好。
小青年跟我吐槽,群里有个家长咨询很多问题,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还说起以前,某同学面对招生组老师关于专业选择的提问时,只是“嗯,嗯,嗯。”,从头到尾都是旁边的父亲在谈,好像要上大学的是同学爸爸。
我说:“父母操心是因为希望为孩子选择一条更好的路。”我们当时放手交给他自己做决定,是希望,他像当年选科一样,自己问自己的心,做出选择,而后,自己对自己选择的路负责到底。
他不知道,我其实深知,放手让他自己选,或许多少有点冒险的成分。
走一条大家都觉得安全的路,毕竟更保险。
近日,父子俩对硕博规划有不同的倾向,先生希望他走更保险的路,他却想要更广阔的天地。
昨晚,我为此跟他单独沟通至深夜,我的内在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不能因我们自身的局限性限制孩子,但也需要让他在追梦的过程知道脚踏实地,毕竟孩子有阅历上的局限性。我希望我能成为那座桥梁,让他既看见作为父亲相对保守的理由,又能勇敢去追求梦想。先生这边,我也努力沟通着。
这一路真的很不容易,各家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课题。一路考验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不管怎么说,都是天下父母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