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老师提出,和生命一样,企业的终极宿命是死亡。但是如何能够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长寿一点呢?比起精致复杂的体制设计,我们更需要的是划小,用小单元的死亡成就整体的延续。具体观点如下:
1.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细胞,死亡是企业的宿命。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第一,死亡是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如100年前我们无法预测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恐龙因遇上冰河世纪而消亡。第二,死亡是因为未来变化的方向是不可设计的。对人类基因的实验证明,每一代都会产生60-100个基因突变。每次突变的结果可能好可能坏,但如果不为改变有所贡献,不变的程序,变化的环境,那死亡就是它的宿命。
2.某种意义上来讲,死亡意味着重生。细胞如果不能正常新陈代谢,就会变成肿瘤细胞了,人就死了。但当企业发展成为了一个极其高端、极其复杂的体系,环境剧烈变化时,它根本不可能具备任何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可能性所以它就灭亡了。
3.为了加大企业的灵活性,与环境的适应力,企业应该在内部形成一大堆试错单元,可以让组织去调整,让组织能存活下来。这里的划小,本质不在于切分,而在于试错。形成允许,甚至是鼓励犯错的企业文化,通过细胞的更替成就个体的延续。
案例
至少有两种组织形式的企业,符合划小的说法,第一种就是"阿米巴"模式,而中国实际作用阿米巴模式最好的企业就是韩都衣舍,赵迎光把韩都衣舍划分成200多个作战小组,而这些作战小组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单位,收入与销量、利润完全挂钩。大量的小组出线,就是划小,试错,所有最终的决策权,均下放的小组上面使听得见炮火的人,能有权利指挥队伍。而最终,会有大量的小组被淘汰,重组,有一部分小组生产爆款,带动整个公司迭代。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芬尼的裂变式创业,由员工本生诞生多个小的创业小组,相互pk,让员工用自己的钱来投票,选择信任的人来成为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这样筛选出来的企业成功率相当不错,同时也避免了母公司试错的风险。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要知道,人体本身,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细胞死掉,也会有大量的细胞重生,这样才保持了人体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我们自己做企业,往往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殊不知,如果换着人体,只有一种细胞是不会死的,这就是癌细胞,如果要想母公司顺利存活,只有通过子公司代为母公司去试错,通过大量的子公司的试错,死亡,最终有一小部分会生存下来,而这生存下来的子公司,将会帮助母公司找到属于自己的下一条曲线。
具体实例
1.公司业务为传统批发业,客户以商超为主,初期按照区域来划小。
2.每一个地级市有独立的业务人员分管,这一个区域内客户的所有事务均由业务人员负责。
3.股权分成比较,每一个业务模块业务人员都有一定的参股比例,也就是说把员工变为合作者,变为股东,这样人员更为积极,管理成本直线下降,自驱动完成工作。
4.通过各个业务模块相互竞争,保持公司整体的业务良性发展,公司的管理部门就变成了后勤支持部门。
改变后的效果
1.管理方向发生重大改变,以往都是出制度、抓效率、抓销量,利用生物学角度就变成了只创造利润中心,建立机制,每件事每个人的出发点会改变,因为每一个事都影响自己的收入。
2.员工的能动性发生改变,以往员工做事是KPI方向为主,目前员工做事是以结果导向为主,自己想办法完成自己的目标,多干多得,和自己的事一样用心来做。
3.员工归属感发生改变,调整后员工更有归属感,由员工变为合作,权利部分自主,收入完全自主,所有的收入都是自己来决定,多劳多得,自我学习的驱动力也发挥的很好。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所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要摸索着前进,试错是在这个环境中,最好保存自己实力,发展更大空间的方式。不但企业要学会试错,人生亦是如此。通过试错,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发挥,慢慢壮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