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悄悄毁掉你的,是「不专注」

悄悄毁掉你的,是「不专注」

作者: 基业长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09:38 被阅读0次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 詹姆斯·克利尔

这是屠夫的第 262 篇原创,全文 2400字

阅读时间 6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屠夫前段时间刚读过杰弗瑞·菲佛的《权力》。

书名看起来很霸道,其实是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读起来会更有感觉。

书中谈到掌权者的“7大特质”,「专注」位列其中,让屠夫感触颇深。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专注”。

01  巴菲特和盖茨的共同答案

把干草放在阳光下,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但是如果把干草放在一个放大镜下,就会被点燃。

太阳的光芒在被聚焦时会变得更加强大,这是专注的威力。

有过这么一个故事:

巴菲特和盖茨这对忘年交,有一次聊到“成功的秘诀”。

他们约定,各自在纸条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秘诀。

两人彼此交换纸条,打开后相视一笑:

双方写的都是 —— 专注。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屠夫忍不住吐槽:怎么那么像孔明和周瑜在手心写“火”字……

转头一查,他们在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确实都表示过:

自己的成功要归功于专注。

专注,是巴菲特和盖茨的共同答案。

02  不专注,正在毁掉你

大部分人都会陷入「5的诅咒」:

买回来的书,总是翻不到第50页;

网上买的课,总是学不到第5节;

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超过5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多数人无法专注。

原本只想中途休息一下,打开抖音刷刷视频,打开朋友圈看看动态,打开公众号读读文章……

一不小心就过去了几十分钟,一看时间差不多该睡觉了,剩下的还是明天再说吧。

总有无数理由,可以中断你的学习和工作。

大多数人“顺从”了这些理由,所以大多数人无法专注。

明日复明日,时间不断流逝,人却没发成长,反而,废了。

无法专注于特定的领域,看似“知识面广”,实则一知半解;

无法专注于有限的技能,看似“样样都会”,实则一无是处;

无法专注于重要的任务,看似“日理万机”,实则一事无成。

我们不妨就从这三类问题切入,看看“专注,该怎么办”。

03  专注于特定的领域

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相比起「水桶型庸才」,「T字型人才」因为特定领域的那一“竖”,更具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形成自己真正的能力圈。

这些“领域”可以是:

某个市场 —— 比如 美股、港股

某个行业 —— 比如 消费、医药

某类工具 —— 比如 基金、期权

某些策略 —— 比如 量化、资产配置

但是,专注于特定的领域,会不会让我们变得狭隘和偏执?

屠夫在《舒适区还是能力圈》里,曾辩证地探讨过这个“择擅而从”陷阱:

我们未必因为“喜欢”而“擅长”一件事,

却很可能因为“擅长”而“喜欢”一件事。

“因为擅长所以喜欢”式的「专注」,可以让我们坚守能力圈,也有可能让自己固步自封。

上周六屠夫提到,雪球某大V曾以“守拙”之名将中证500批得一无是处,结果别人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他只能干瞪眼,就是犯了固步自封的错误。

看不懂没关系,但是不要打着“专注”的旗号,拒绝成长。

切记:

舒适区是主观的、心理层面的,跳出舒适区可以让自己继续成长;

能力圈是客观的、实务层面的,坚守能力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04  专注于有限的技能

专注于有限的技能,才能习得一技之长。

或许你曾梦想过,自己成为一个精通8国语言,既能写出畅销小说,又能进行科学研究钢琴演奏家

遗憾的是,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真的只会是一个梦想。

“一万小时理论”说明了一个道理:

想精通一项技能,

必须投入大量时间。

可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分散到100项技能时,每一项只能获得100小时,距离“擅长”还远着呢。

去年这个时候,屠夫曾写过一篇《ABZ计划》,提醒大家必须为自己准备3个计划:

Plan A是你的主计划,即你的主业工作

Plan B是你的枢轴点,即副业或新机会

Plan Z是你的安全网,即钱生钱的能力

为什么只有3个计划,不是10个甚至100个?

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你需要专注地培养有限的技能,才能让每一个计划都得以夯实,而不是顾此失彼。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技能”可以是:

宏观研究

经营逻辑

财务报表

量化分析……

无论你所选择的技能有哪些,请务必专注于有限的技能,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精力去提升,去打磨。

半桶水响叮当,并不能让你取得成功。

05  专注于重要的任务

专注于重要的任务,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屠夫在《那些低效的努力,不过是拙劣的做秀》抨击过“努力秀”;

也在《这才是加班的真正代价》反对过“有时间忙,没时间想”;

还在《贫贱夫妻,为什么百事哀?》讨论过“稀缺心态”……

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点 —— 对重要的任务,缺乏专注

无论工作还是投资,总有一些任务和活动是关键性的。

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任务上,你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取得绝佳的结果。

论工作,杰弗瑞·菲佛举了巴克莱银行的弗农 (Vernon) 作为例子:

弗农的工作职责非常多,但焦点永远集中在最重要的5~10%;

他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最终以火箭速度晋升总裁之职。

论投资,请各位细细思考以下几件事:

学习投资经典书籍和文章 (屠夫的文章也算)

阅读企业财报和基金公告 (投资基金的话)

思考投资逻辑、策略或沙盘模拟

了解最新消息和投资者舆情

和其他投资者讨论交流

其他

屠夫对上述任务的优先级,正好是从上至下,由高到低

你的顺序,和我一样吗?

06  状态,还是习惯?

几年前有本畅销书,研究了一种名为“心流”的忘我投入状态。

全书讲得都挺好,唯独有一点屠夫不太认同 ——

专注,不应当被当作一种“状态”。

我们身边总能找到这么一些人,他们长时间保持专注,高效处理事务。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持专注是需要消耗精力的,可对他们而言轻而易举。

他们能瞬间屏蔽掉外界噪音,心无杂念地开始工作,因为他们早已养成专注的习惯。

屠夫说过:

每个人都是习惯的囚徒,

有时要学会骗过你自己。

如果把「专注」看成一种特殊的状态,你的潜意识就会抵触、会抗拒、会害怕。

因为任何的状态,有“进入”就意味着有“脱离”,更何况这不是常态。

如果把「专注」看成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或许就会好办得多。

比如《你不懒,你只是输给了习惯》里的“5分钟闹钟法”:

一点一点地将集中精力的时间延长,1个月后你一定会为自己的专注习惯而吃惊

—— 这是你本来就有的专注,只是缺乏一个习惯将它保持下来而已。

07  写在最后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专注」这件事吧。

专注,是巴菲特和盖茨的共同答案;

不专注,正在毁掉你未来的可能性。

哪些方面最值得专注呢?

专注于特定的领域,你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专注于有限的技能,你才能习得一技之长

专注于重要的任务,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与其将专注视为一种「状态」,不如视为一种「习惯」

—— 一种可以养成的好习惯。

共勉。

精华回顾

投资还是投机?详解股/债/房/金/油的收益来源

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之罪」:宏观篇

3大要素,提升你的碎片化学习效果

相关文章

  • 悄悄毁掉你的,是「不专注」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 詹姆...

  • 悄悄毁掉你的,是你的将就

    如果最后的选择不能是你最喜欢的,那你为什么还选择它? ——所有不喜欢的结果,都只是虚度光阴而已。 我只有一个一...

  • 你是如何悄悄毁掉你自己的

    前几天,看到了一句话“原来悄悄毁掉你的就是你自己,是你的小心翼翼,是你的妥协与将就”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些恍...

  • 稳定,悄悄毁掉你

    稳定,悄悄毁掉你 美国有一对兄弟,哥哥是五百强高管,收入丰厚又稳定。弟弟是出租车司机,收入忽高忽低,虽然不稳定,但...

  • 悄悄毁掉你的,是你的妥协与将就。

    01 亦舒17岁那年爱上了才华横溢的画家蔡浩泉。为了和蔡浩泉在一起,亦舒不惜以死相逼,不顾母亲的劝导,甚至...

  • 不拒绝,是如何毁掉你的

    1.你的不幸,在于缺乏拒绝的能力 久未联系的友人,忽然打电话问我:“怎么才能拒绝别人?” 原来,他答应了朋友一件事...

  • 你的不自律正在悄悄毁掉你

    文|素心邀月 肚子难受了一晚上,恶心想吐又吐不出,一直折腾到中午才渐渐好转。我开始后悔没有管住自己的嘴,明明吃过晚...

  • 你的“假精致”,正在悄悄毁掉你。

    01。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热搜: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早买。 下面还配了这样一张图。 乍一看,真的很有道理。所以评论...

  • 你的差不多,正在悄悄毁掉你

    01 《宝莲灯》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沉香跪在孙悟空的洞前,想拜孙悟空为师。可是孙悟空经历过西天取经后也算是...

  • 拒绝尝试正在悄悄毁掉你

    文|素言锦心 【01】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讲述了她自己从最初的外贸业务员转变为专栏作者的故事。作者第一份工作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悄悄毁掉你的,是「不专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bo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