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让人心疼……

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让人心疼……

作者: 盘子里的书香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23:52 被阅读0次

    优妈身边有一对夫妻,因为一句话差点闹到离婚。

    起因就是,5岁的孩子只要妈妈在家,就喜欢黏着妈妈,人也更调皮些。

    孩子爸看不惯会呵斥孩子,并指责妻子说:孩子都被你给惯坏了,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乖得很。

    宝妈不服气,两个人争论了起来,最后上升到了激烈的争吵,嚷嚷着要离婚。

    这件事,优妈听说时,为他们俩的冲动感到很惊讶,既心疼孩子,又联想到了一个家庭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妈妈在,孩子就不乖?仿佛孩子生来是“磨娘精”,不是“磨爸精”!

    孩子只会对认可的人,无所顾忌

    优优两姐弟小的时候,也喜欢黏我,恨不得挂在我身上那种,有时候甚至上厕所都不放过,真的是气死人,不让跟着就大哭大闹。

    更气人的是,优爸还一脸傲娇地说风凉话:“孩子跟我的时候,不哭不闹,可乖了。”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枕头丢过去,深呼吸,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孩子黏我,表示他在我面前是无所顾忌的,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这么一想,也就释怀了。

    如果,宝妈们也正有这个烦恼,不妨也试试这样暗示自己,让自己消消气,舒舒心。

    换个角度想,孩子“磨娘”是因为他们知道,妈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在妈妈面前,他们可以肆无忌惮。

    孩子黏你,除了信任你,也是因为爱你。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中说道:

    “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当孩子黏你时,不妨试着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表达和发泄情绪的温暖怀抱,为他们筑起一道积蓄成长力量的城墙。

    孩子黏人的苦衷,别太晚知道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

    千万别忽视了这背后的心理动机。

    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孩子黏妈妈,是不是这几种情况?

    1、三岁以前很黏人,三岁以后慢慢就好了

    妈妈们有没有印象:孩子怕生的年纪,家里来生人了,或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孩子就会变得非常黏人?

    正如,加州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临床教授阿兰·斯格尔所说:

    “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3岁前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安全感的渴求也很旺盛,他们习惯了依恋妈妈,从妈妈那里不断吸取成长的力量。

    当孩子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之后,这种依恋会慢

    2、在别处积攒的负面情绪,来妈妈面前发泄

    当孩子在别处积攒了负面的情绪,往往会寻求最亲近的人帮助,而妈妈就是他们首选的发泄对象。

    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通过“磨娘”的方式发泄,求关注。

    对于胆子小、社交能力弱的孩子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的依赖信任的妈妈。

    因为,他们知道妈妈的底线,哪怕自己再吵再闹,妈妈都不会不爱他,但他们不敢去试探别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妈妈在孩子就不乖,妈妈不在孩子就表现得像个天使。

    3、妈妈的突然“消失”

    越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越是黏人。

    在孩子的小的时候,如果妈妈习惯性突然“消失”,那么孩子就更喜欢黏着妈妈,生怕妈妈下一秒又不见了。

    比如说,妈妈趁孩子不注意,外出很久;或看到孩子玩得很专注,悄悄忙去了。

    分离焦虑,让孩子内向不安和恐惧,尤其是一直都是妈妈带大的孩子,会更在乎妈妈的行踪。

    4、家里其他人的敷衍,尤其是爸爸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有这么一种情况:请爷爷奶奶或姥姥帮忙带娃的家庭,除了妈妈外,孩子最依赖的就是他们了,反而对爸爸不那么依赖。

    一方面是因为爸爸忙于工作,疏忽了和孩子的关系;

    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爸爸带娃没有耐心,又容易挑孩子的小毛病,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爸爸“需要”和“照顾”。

    所以,提醒有这类情况的爸爸们,当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得“像个天使”,别高兴太早了,这可能是孩子对你不够信任。

    相比之下,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是敢于表达,敢于向妈妈索爱,这是孩子和妈妈彼此的福气。

    家有磨娘娃,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想和妈妈多呆一会儿,但有时候妈妈是真的分身乏术,无法保证每时每刻都能有耐心的任孩子磨。

    所以,我们面对爱“磨娘”的孩子,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呢?

    1、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的孩子,面对分离时会有伤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分离焦虑。

    当我们离开时,可以有意识的跟孩子告别,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消失”,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就会回来。

    孩子对时间可能没有概念,我们可以用闹钟或计时器帮助孩子量化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2、允许孩子耍小脾气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正常的,阻止才是不正常。

    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在其他地方受挫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使小性子,求安慰和关注。

    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尽快安抚孩子。

    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包容,才会更有安全感,更有力量成长。

    3、其他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

    除了妈妈外,如果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爸爸的积极参与,既能分担妈妈的压力,又能为孩子带来更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只有感受到了爱,才会选择信任和依赖。

    4、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不仅仅需要妈妈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构建亲密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怎么做到高质量陪伴?

    放下手机,把时间留给孩子;

    家长和孩子要有互动,如跟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玩耍;

    不要过度的干涉,当孩子玩的时候,陪着孩子但不做瞎指挥,让孩子去尝试和探索。

    别总说自己很忙,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别等娃长大了,才惊觉错过了孩子的前半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让人心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fa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