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装修完。我问:书房有没有?
答曰:现在谁还看书?看书有什么用?读书写字者,无非是不能赚钱而用来打发时间罢了。
想说几句精神需求之类的废话,人家忠言相告:”做点接地气的事,无用的事就不要做了。
谁说不是呢?
没有物质的加持,是没有资格静下心来读书的。物质,才是精神食粮的基础。
孔子说过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快乐,那是真读书人。穷是真穷,快乐是真快乐。读书是有时间成本的,而且那个成本不能收回,就会变成孔乙己。
俞敏洪的新东方皆是读书人。董宇辉,一个才智和情商完美在线的教师,在抖音平台的个人的简介廖廖数语:以前是教师,现在是售货员。在我看来,售货员三个字,是董宇辉对于商业帝国的妥协。一个读书人,他的书中智慧,暂且成为销售的赠品。
网友给出董宇辉最中性的评价:新东方成就了董宇辉,董宇辉带火了新东方。董宇辉的成功,不只是他读了多少书,而是他读的书成功通过商业平台流量密码放大价值,“一朝成名天下知。”如果在讲台,他的知识变现是算术级,而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呈几何倍级增长。他的成功是读书变现带来的高附加值,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劳动价值。
看来,读书不是无用之事,而是有用的。只是,它的价值呈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此低概率的事件,凡人还是现实点,做点切实可行的有用之事。毕竟,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那个饱读诗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沈魏,在垃圾堆里仍不忘读书,他也是有基本的病退工资的。如今,他的知识智慧在四处游说中臣服于商业价值。知识变现来得似乎晚了很久。如果没有网络,也许,那些诗书只是他生命质量里灿烂的微小部分,只能自已享用。居无定所的他,演绎了理想的读书人生惨淡部分。
不是范进中举的年代,普通人,做眼前可行之事,也是书中智慧。书海浩瀚,不会鉴别地读书,易被煽情所蛊惑。那些编脚本的人,自已不演而让那些被愚民理论所误导的人去演,读书成了生活的羁绊。怀揣善良理想的道德标杆,用错了地方,所有的良善成 为他人利用的工具。
人分三六九等。阶层,人性,地位不同,书生意气有时候真是一个笑柄。
可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是读书三要素。缺一不可。可读书,是有条件读书,读好书,能够吸取书中精华营养;,善读书,是会选择会扬弃。
至于变现价值,那要靠才情与运气了。
离开体制的后十年,一直在世俗的道路上狂奔,摒弃喜爱的诗书,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的路上。凡人做平常事。生计远比欣赏诗文重要。来去匆匆的岁月,几乎没有可回忆的片断。而所回忆起来的,在静心读书的时光,品茶颂读的那份闲暇时光。
在退休前一年,彻底断了再考证的念头。今年初,彻底告别程式化的工作岗位。
现在能够安心读几本书写几个字,不是我多富有,而是已经踏过红尘滚滚,有用之事与无用之事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只是骨子里的热爱不愿被辜负
留点时间取悦自已,做点无用之事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