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热门状态,同时,知识付费的产品也花样繁多,让人目接不暇,从公众号课程到专门开发手机应用,知识产品也在不断的迭代中演变。其中做的比较好的产品有得到、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混沌研习社...
一时之间,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获取者会发现,很多离我们距离很远的著名教授、行业大咖、业界精英等都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只需要花费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就可以听这些大咖把知识讲给我们听,这些便利都是源于互联网,是互联网降低了我们获取优质知识的门槛。
随着越来越多优质课程的涌现,我们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最短得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以满足我们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音频、视频的知识产品都提供了倍速播放的功能,以便听众选择适合自己的播放速度,比如得到APP就提供了从0.7倍到3倍等5种不同的播放速度,然而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到底应不应该选用这种倍速播放的模式呢?
倍速模式要因人而异。倍速模式中有不同的“档位”,当然这种感受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同样是1.5或2倍速的播放,有的人觉得稍快,有的人觉得太快难以接受。有研究表明,比普通语速稍快的播放速率不影响听众对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反而会促进听众集中精力,更好的吸收内容。此外,同一个人对倍速的接受程度也会改变,比如刚开始你试着用1.25倍的速度播放,使用一段时间后,你已经觉得这个速度很“普通”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再调快一些,不断提高自己的听速上限。比如原来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学一门课,现在倍速提升后,你就可以听两门课,无形中,你就比别人多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倍速模式要因事而异。当然,上面我们说的倍速模式主要指的知识付费产品,但是对于其他的音视频文件,比如电影、音乐、相声等内容就不太适合,因为这些内容不但重视信息的传递,同样需要一定的节奏。如果导演想让我们感受舒缓的、压抑的感觉,那么一定会配合比较慢的音乐和镜头,如果此时你把速度调快,这种感受可能就会荡然无存。因此,倍速模式只适合那些重点在于信息的传递,但是弱化节奏的内容。
基于以上内容,我认为倍速模式可能是未来人类的新语速。倍速其实只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对于已经适应普通语速的成人来说,大多数人还不太适应,而对于00后来说,这种模式是一种原生模式,他们可能从小就可以培养自己适应不同的语速,随着一代又一代儿童对于这种语速的适应和能力习得,现在的1.5倍语速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人类演化进程中接收音视频信息的主流语速。
我们经常说和时间赛跑,然而时间飞逝,我们感觉自己无论如何也跑不赢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得比原先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这种倍速播放的方式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跑赢时间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