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13日
周末去加班,完成工作后,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聊天,向她倾诉我最近遇到的麻烦事,帮我分析利弊,提出建议及一番劝慰之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别想那么多了,生活给你什么,你就收着好了。”
这句话感觉有些消极宿命的味道,可它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生活给了我们一些我们不愿接受的既成事实的东西,我的表现又是怎样呢?
如果这件事发生身边亲人或朋友的身上,我会从容面对,客观解决,还会送上鼓励和宽慰。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突然自乱了阵脚,内心首先是抗拒,逃避着不想接受生活的这份“馈赠”,虽然也知道于事无补,但却免不了内心徒然挣扎一番。
冷静后想想,挣扎的意义除了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还有想要改变的决心。我决定不苛责这一波挣扎,与他和解。“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读起来不到5秒的这短短十二字,真正的践行到生活中需要多么漫长且反复的过程,只有遇到难题时才能发觉。
接受它,我今天做到了这三个字。
2、5月22日
治疗过程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再加上身体的不适,彻底攻陷了我的情绪。身体里犹如住了一只困兽,越想控制越不得法。跳出来分析当时情绪化的我,主要是因为缺乏耐心和对未来的担忧恐惧,使得我无法客观的解决问题。
*耐心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当对一件事不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失去耐心而发脾气;而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特别是对你不熟悉的领域,自己学习得来的东西肯定要比别人告诉你的记忆更深刻。努力让自己耐心耐心再耐心些。
*恐惧为导向:当问题袭来时,大脑里蹦出的第一想是这件事有多难,这个检查多痛苦,那个检查不想做。以后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否有必要这样做,是否必须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没什么好犹豫和纠结害怕的,去做就好了!
解决他,长长的路漫漫摸索最优的路。
5月31日写于医院候诊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