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
别称:勃逻回、勃勒回、落回、菠萝筒、喇叭筒、喇叭竹、山火筒、空洞草、号筒杆、号筒管、号筒树、号筒草、大叶莲、野麻杆、黄杨杆、三钱三、黄薄荷。
本种全草有大毒,慎用。
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
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通常7或9深裂或浅裂,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粗齿或多细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脱落的细绒毛,基出脉通常5,侧脉2对,稀3对,细脉网状,常呈淡红色;叶柄长1-12厘米, 上面具浅沟槽。
大型圆锥花序多花,长15-40厘米,顶生和腋生;花梗长2-7毫米;苞片狭披针形。
花芽棒状,近白色,长约1厘米;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舟状,黄白色。
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长约5毫米,花药条形,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长2-4毫米,先端圆,基部渐狭,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
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无毛。种子4-6(-8)枚,卵珠形,长1.5-2毫米,生于缝线两侧,无柄,种皮具排成行的整齐的蜂窝状孔穴,有狭的种阜。
花果期6-11月。
我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至广东,西至贵州,西北达甘肃南部。
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日本也产。
全草有大毒,不可内服,入药治跌打损伤、关节炎、汗斑、恶疮、蜂螫伤及麻醉镇痛、消肿;作农药可防治稻椿象、稻苞虫、钉螺等。 (摘自《中国植物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