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喜欢在填简历的时候,在兴趣那一栏里写读书,如果真有较真的面试官问我:最近都在读什么书?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我根本答不上来,且不说最近几年读的书少,经常是读的书没过多久就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
现在想来,我这一做法也是可笑。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看就连文学大家都要随时随地记笔记,更何况我们这些想要把读过的书记住的人呢?
记读书笔记真的能把读过的书记住吗?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指导我们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他将自己日常读书的方法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成书呈现出来,在读者们的反馈中最多的就是“虽然介绍的方法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践以后发现效果惊人”,就连几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的书迷也表示:“读过以后,竟然发现我此前在读书方法上还是没有下足功夫。”
在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的一元化记笔记的方法。
一、一元化的笔记本记哪些内容
按照我们以往的思维,读书笔记会记录一本书里摘抄的内容和自己当时的想法,而本书作者提出的观点却是:在这本笔记里,写什么都可以。
你可以记录一闪而过的想法;
可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
可以记下看公众号时觉得不错的主题;
可以记下刷剧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
可以记下听歌时一句触动心弦的歌词;
总之,一切都可以写在笔记里,就像托尔斯泰一样随时携带笔和本子,随时记录,如果觉得带本子太麻烦,可以用有道云笔记或者印象笔记来记,手机端和电脑端都是同步的 。
在此时此刻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会影响你的态度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结果,甚至为工作提供启示。
二、为什么要将笔记本一元化
记得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每学期开学,各科老师都会让我们买新本子,作为课堂笔记本,渐渐地,我们习惯了不管什么笔记都要分门别类。
为什么作者会提出笔记一元化的观点呢?
作者在书里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时间常来,也有可能会想不起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
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医保卡等全都塞进去,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
对于文件也同样如此,如果把文件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即使箱子里在怎么乱七八糟,只要细心查找,总能在这个箱子里找到,因为当初就放在这个箱子里。
所以笔记本也可以像纸箱一样,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放得容器”。只要是和读书有关的信息,都可以存在同一本笔记里。
三、怎么在读书过程中应用一元化笔记法
如果将读书的过程结构化,可分为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我们常说的“读书”或者“看书”在这里是第三个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都会用到笔记。
1、选书和购书
我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好久没读书,正巧路过书店,就想进去看一看,浏览了很久,不知道要买什么书,最后在快离开的书店的时候,拿起书店里摆放比较显眼的书,一看腰封和书名觉得还不错,于是就买了,回家后读了几页就不想读了。
所以,我们要在买书前就收集自己喜欢的书和想读的书,写在笔记本里的最后一页,制成购书清单,清单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备注栏里,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绝版”“来自……的推荐”或者“工作参考资料”的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第一,可以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第二,能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如果带着自己的购书清单去书店,就能避免在书店里被书的腰封和广告吸引,一时冲动买下不一定会读的书。
买过书之后,在清单备注栏可以写上“已买”,时间久了,自己买过哪些书一看清单就知道了。
2、读书和记录
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想要记住书里的内容,就要写读书笔记。读和写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读后写。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当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的作者提到一种叫“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包括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评论。
其中摘抄和评论前面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以便下次在看的时候,能够一眼分辨出来哪些内容是摘抄,哪些内容是当时自己的评论和想法。
3、活用
读书笔记不是当时写好就放在那里不管了,还要时不时地拿出来再次翻看,加深印象的同时,可能又会产生新的见解,或者是当时不能理解的句子,再次翻看的时候,突然就懂了,新的见解和评论可以再次写在笔记上。
作者很喜欢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每次重读时都会再做一次读书笔记。因为这样的不断重复,所以他在看报的时候会突然想到“这部分好像《一九八四》中的那一幕”,这样遇到什么事都能马上和书上的内容联系起来。
关于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不错,不妨试一试,最后,从现在开始,认真选择每一本你想要读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