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下操控,善待孩子的情绪性记忆
在这个小章节中,林紫老师讲了几个小故事,同一个场景,不同妈妈的不同反应,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情绪性记忆,相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强烈共鸣,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或者自己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方式;
比如:面对孩子摔倒这件事,你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1)本能反应高呼:天呐,快点让我看看,有没有摔到哪里?
带给孩子的情绪性记忆是紧张和恐惧;
(2)口头禅:你都这么大了,你应该......
孩子会觉得摔倒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代表自己的挫败和无能;
(3)你看你,刚给你洗的衣服又弄脏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你自己洗!
孩子的感受是:在妈妈眼中,自己是不重要的、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被关心的;
(4)蹲下来,仔细观察孩子身上有没有大的伤害,用鼓励和等待的眼神看着孩子:宝宝,妈妈等你;
被妈妈这样对待的孩子,他们感受到的是关怀和温暖,并且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自己都可以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陪伴。
2、温柔以待这个世界
缺乏安全感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会焦灼不安,充满消极想象;而安全感越高的人,越能够适应变化和不确定,越善于品味“延迟满足之美”;
原来延迟满足能力和安全感竟然有如此的关系!
安全感是基础,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延迟满足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
但是,有些父母往往搞混了两者的关系,颠倒了顺序,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比如:哭了不给抱、饿了不给吃......殊不知这样的处理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又谈何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呢?
一个安全感十足、内心富足的妈妈会温柔以待自己的孩子,就好比迪士尼乐园中,那位工作人员陪着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躺在马路中,并且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在孩子的情绪性记忆中,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这样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延续和加强,那么未来,孩子所呈现的,也将是同样的关怀与温暖。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