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至今难以复制!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湖北省博物馆藏
它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
国宝级文物之一。
它是出土先秦青铜器中
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
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
它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
因其工艺极其复杂,
至今未出现复制品。
曾侯乙尊盘,青铜尊通高30.1cm,口径25cm,底径14.2cm,重9公斤;青铜盘通高23.5cm,口径58cm,重19.2公斤。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解释,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靠内层铜梗支撑;铜梗分层联结,参差错落,且有数不清的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尊,在古代是盛酒器的意思,而盘则一般作水器用。至于尊盘的用途,有专家称,是冰酒之器,也有专家认为,如此极品的青铜器,可能已非实用之器,而是显示主人奢华尊贵身份的陈设品。
曾侯乙尊盘铸造上的超高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这一发现,证实了在2400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通过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可得以下结论:
1、曾侯乙尊盘的铸制工艺,其具体铸制步骤大致为:先分别浇铸其圈足、腹部、颈部、各种形状的小纹饰、方形铜条、托架、铜梗及附饰等,再分别进行打磨、切削等加工处理,然后将圈足、腹部、颈部焊为一体。尊口缘纹饰圈的制作较为复杂,其先通过焊接,将各种形状的小纹饰与铜梗组装成整圈纹饰,与此同时,将两层镂空纹饰托架铸接、焊接并固定于尊盘的口缘,并进行必要的切割修整,使其与口缘纹饰圈套合相配,并与它们焊成整体,最后铸接附饰。
2、这种化整为零的散件铸造方式,显著简化了工艺难度,有效避免了整器废品。而将数百零部件组装成完整器,至关重要是焊接技术的支撑以及合理的统筹工序安排。
3、分型制模、分模制范、分型铸造、加工组装的工艺组合,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流技术。曾侯乙尊盘的零部件数以百计,其组装数量和复杂程度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4、曾侯乙尊盘铸制工艺的研究结论再次表明,技术的本质是文化的、社会的,具有系统的内在关联。任何新技术的发明,皆缘自必要的技术积累过程和社会的需求。
5、高超的焊接技术,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工艺设计思想,使诸如曾侯乙尊盘、淅川下寺铜禁、陈璋铜壶、新绛铜鼎等以复杂镂空纹饰为特征的青铜器瑰宝得以成功铸制,它充分反映了我国范铸技术的博大精深,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它的透空蟠螭装饰,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32条蟠螭和数以千计的蟠虺,这些装饰物由表层的纹饰和内部多层次的铜梗组成。中国历史通俗读物《文物三字经》一书中用“战国墓,曾侯乙,失蜡法,细如丝”这十二字赞美曾侯乙尊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