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分享了一位在国内工作20来年、在美国工作了14年的博主的视频,她谈论作为一位老百姓,在美国和中国生活各自的利弊,她说退休后一定会回国养老,因为她喜欢热闹,喜欢国内生活的烟火气。她说在国外人工费用高,很多国内习以为常的大众消费,比如按摩、泡脚,在国外都属于奢侈消费。她喜欢国内生活的便利。
我年轻时向往外面的大世界,也曾到国外游历了一番,分别在东京、苏格兰的生活过一段时间,也去过伦敦、丹麦、瑞典、挪威旅游,2018年7月看望儿子,在纽约住了一个月。确实在国外餐饮、服务都很贵,花了昂贵的钱还吃不上什么好东西。
此外,就我个人体验,在文化方面,一开始会有好奇心,感觉很新鲜很喜欢,但时间久了,在精神生活方面还是会有隔阂。有点像精神层面的水土不适。
就拿我自己看完电影《阿凡达》、《指环王》的感受来说吧,我看的当下觉得十分的震撼,可晚上回去大脑兴奋头痛,因为大脑收到的刺激太多,而且晚上还做噩梦,第二天起来头依旧痛。但看完《封神》第一部,同样是魔幻片,有战争有厮杀,我看完心情愉悦通透,晚上睡得好,第二天起来还有一种抚慰感。我想这是情感模式和集体潜意识的频率匹配的问题,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再由就是中国古诗词提供给我的抚慰感来说,似乎也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度抚慰,只有在自己的文化里才能体会得到。就以李商隐的《锦瑟》来说吧: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周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即可击中我人过50,步入中老年那种惆怅与恍然,把我无法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了。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乎又是在提醒我:身处其中会把很多事情当作理所当然,无感,回头看才知道它的珍贵。提醒我要珍惜当下吧,过好眼下的日子,多多美化当下的生活,那怕不尽人意。
再听听朱佳莉演唱的,根据这首诗谱写的艺术歌曲,内心的情感随歌曲倾泻而出,内心得到抚慰无以言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fd5afc9a4a6e5d0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