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共分了20个章节,这是后人给分的。每章的名字就是这一章的第一句话的那两字,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因为中学课本有一段儿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句话很平淡,你要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你学了东西以后要经常的复习或者经常的使用,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儿吗?然后,你有朋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的所为吗?所以,听起来这是很平淡。但是,这个是论语当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因为中国古人写书,基本上第一章第一句都是点题的部分。为什么会把这句放在第一部分呢?各位,你们觉不觉得我们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你觉得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话,你就理解为什么对学习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放在一篇来讲。
过去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宋朝的宰相赵普说的。实际上这句话我觉得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让我说是“一句论语治天下”。如果你说,我这个人我的脑力有限,我记不住半部论语,我就能记住一句,像咒语一样在脑海里盘旋,遇到任何问题的一刻,就冒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助人”,绝对有效。然后你如果遇到任何一个问题,能够想到“学而时习之,不易乐乎”就够了。
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你要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背后,是我们讲过的两本非常重要的书,一本叫做《刻意练习》,一本叫做《终身成长》。
事实上就是在阐释这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这里边有一个语法要解释一下,就是“不亦”。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啥叫不亦呀?不亦,翻译过来就是“不也是什么什么吗?”。
为什么会有“不也是什么什么吗”有这个说法呢?有这个说法的原因是,因为一定是有很多人觉得不是这样。有很多人觉得不是这样,所以孔子才会说“不也是很快乐的么”,这才是说这句话的背景。那是不是有很多人觉得学而时习之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呢?大把人在!
你知道我每次讲完书以后,就有很多人提问,说“樊老师,为什么我听你那个书,我的生活还没有过的更好?”就问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你只是学,你还没有习。习是你要不断的应用,要不断的尝试。请问在这个尝试的过程当中会不会遇到困难。比如说学而时习之这件事,快乐不快乐?学而时习之,实际上解决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本不学所遇到的困难,为什么孔子在这儿没有包含在里面,是因为孔子说这些话是跟自己的学生说。跟自己的学生说,代表着这些学生已经准备学习,或者已经开始学习了。那么对于一些已经开始学习的人来讲,你所要面对的困难,就是你学了以后还有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这个应用内化的过程,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就会觉得说好像学习没有用,怎么学了没有改变。这时候,你的内心的焦虑感和痛苦感是来自于你想一步到位的走捷径。似乎我听了一本书,我学了一个东西,我就立刻能变得不一样。孔子告诉你说,不要那么着急追求结果,学而时习之的过程是一件快乐的事,就是你在面对困难的过程当中,就要找到那种快乐。这是不是我们讲的终身成长的那个mindset。你要知道,从错误、挫折当中学习本身是有乐趣的一件事。
2020年3月24日
成江|猫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