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的关于《微精通》话题,还有话要说。
作者强调的微精通,不怕事情小,但是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让自己在不断重复去做的时候,一次比一次好。能够达到一定范围内在这件小事上“唯我独尊”的程度。
比如熬粥,同样的米,能够熬制出来格外好吃的味道,这就是一种微精通的成功。
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一个人一生可以做很多种微精通的事情。熬粥做的很不错了,已经到了微精通的程度,那就可以去研究别的项目,比如做一件衣服。这样的话,可以在许多事情上做到微精通。
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吻合了我对于桃花岛岛主或者逍遥派掌门的那种敬佩。他们不但武功高强,而且五行八卦,星象医卜,不论什么行当,都能拿的起来,并且还非常厉害的样子,比一般人都要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属于那种什么都想学会的人,虽然事实上我并没有做到,但是从性格倾向上,我属于那种性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明明选择了理科,却利用业余时间恶补文史哲。
我相信,世界上肯定有那么一种人,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又会种地,又会施肥,还会除草,还会浇水,并且不论做什么,还要比别人做得好。
大概是因为基于这样的性格基础,所以对于微精通的说法,我是愿意接受的,我更愿意相信作者的说法。
站在一个人最根本的角度,正如昨天那个朋友的回复:人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但是,究竟哪件事是一个人最能够做到极致的,在一个人小时候是很难发掘出来的。
微精通作者,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多个“自我”的比喻。通过微精通的各种尝试,可以让一个人在许多方面去尝试,去不断发现自己可能擅长的方面,也就是不同的自我。某一天,就有可能发现了自己一生最钟爱的某一方面,跳出来了一个独特的“自我”,然后在这个方面,不断深入下去,实现真正的精通,也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当然,大多数人也许就算这么去做了,最终也并没有发现哪一个领域是自己最擅长的,于是一生当中,可能就处在了不断尝试新领域的过程当中。这样,其实也很好。最起码让一个人的一生一直走在有味道的路上。比起那些庸庸碌碌的选择,仍然是一个最优解。
换个角度,说点宿命论观点。不论最终在某一个领域成名成家(比如终南山),还是能够在许多小事情上不断达到了微精通,这样的人从相对数量说,永远是少数。也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现实,才会有这种《微精通》一类的书籍出现。
为什么呢?普通人行动上做不到,想想总是可以的吧,比如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