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老师
(知识快递——《教育学原理》10号)
古往今来,孔子一直被奉为“万世师表”。薪火相传至今,其家族的显赫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族。在孔子之前当然就有所谓的学校,只不过学在官府,上学是贵族的特权。是孔子扛起了平民教育的大旗,有教无类,游走在东周列国,广收门徒,传经布道。孔子也是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把成果流传后世的第一人。
《论语》里有一篇《侍座章》,描述了一节两千多年前的公开课,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围坐在孔子身边,孔子很平易近人,提前说好“别觉得我虚长你们些年岁,就不好意思说,都来谈谈嘛,平常不是总说‘哎哟,没人懂我’,现在大家坐在一起,我们都懂你,你想说点什么呢?”孔夫子是想让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理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就分别谈了谈自己的志向。子路的率性,冉有的务实,公西华谨小慎微,还有曾皙天下大同的胸怀。每个人的性格理想都在《论语》寥寥数语中体现出来。
孔子偶尔笑笑,很耐心的听完每个人真诚地发言,最后说:“我最赞同曾皙的想法”。
这段《论语》里的文字是想表达孔子“德政”的思想,最终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其间还有好几个精准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如孔子的“呵呵”,曾皙哐当一声放下琴等。这节“公开课”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放在今天,排除考核、职称、评比制度等问题,单考虑教学现实,如果孔子还想当老师的话,又该怎样上课呢?
首先要把“教书”的思维换成“教学”。
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走一条捷径,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当作中介,让他们间接地认识世界。这个认识过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需要老师引导。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育活动,不是夫子一个人开坛讲法,它是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其实在《侍座章》中我们能看出孔子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整节课并不是他的一言堂。
但是,以今天的视角看,为了高效率传授知识,孔老师不能只用随意聊天的方式,更不能像对子路一样对学生“哂之”(嘲笑);非音乐课时,最好制止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弹琴。总之要学会有章法地上“课”这种东西。
孔夫子常常让弟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很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自己只是从旁给出一些简明的意见。这在两千年前是个相当超前的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个微妙的平衡非常难把握,许多后来的教育家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德国的赫尔巴特和美国的杜威。在《侍座章》里,孔子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分寸,放在今天,善于倾听这个特质同样能让他成为一个好老师。
不过从《论语》记载的内容来看,孔子似乎从不考虑充分利用45分钟的问题,一节课有可能是一顿饭的功夫,也可能是一整天。这…不太好。
其次,即使不写成纸质教学设计,也要有对课堂问题的预设,有明确的重难点。
孔子的教育中,品德课是最主要科目。对春秋时代的社会来说,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求学的最终目的。时至今日,一个学生不单单要品德好,更要有一技之长,有能安身立命的专业水平,有继续深造的学习能力等等。要锻造出这样的人才,就不能在某棵杏树下随便聊聊了,而需要周密详细地按照系统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教案是个又繁琐又形式化的文稿,课堂随机事件很多,根本无法提前全部落在纸上。也有一些名师,对知识相当熟练,已经到了完全不需要讲稿就能讲好课的水平。
然而,我们的社会正在向后工业时代行进。有人统计,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没7-10年翻一番。这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就意味着“没有圣人”,每个人都是不断进步的学习者。放在学校里,就意味着每届学生都是全新的,不是上一届的重复,他们的认知程度,视野观念也许与之前存在本质的不同。老师不会再有“备好一本教材能讲几十年”的情况。
反观《论语》中很多次对教学的记载,孔子课堂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科目单一,授课内容随意性太强,让知识非常零碎,几乎没有重难点。很多时候夫子并没有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预设问题,这造成了听课有多大收获,多要靠学生个人的天资和悟性。
上课的前提是备课,而备课,就是找到送服“干货”的温水。
最后,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论语》里还有这样一个段子:
有一天子路向孔子请教一个问题——夫子,你说,想到一个好点子就要马上去做吗?
“那哪行啊!你有父兄在,先去问问他们,让他们给把把关!”
子路哐当哐当的回去了。过了一会冉有来了,还是这个问题。
“对呀!你想好了就要赶快去做啊!”夫子笃着拐杖说。
冉有慢慢退下了。一直站在孔子旁边的公西华懵了,
“夫子,同一个问题,您咋俩答案呢?”
孔子捻着胡子说:“子路这个人呐,性格太急躁,太莽撞,做事前不再谨慎点,容易闯祸;冉有这小伙子呢,哪样都好,就是想得多做得少,怕出事,有点懦弱,所以得激励他赶快行动。”
这是一段“因材施教”的典范。我们今天课堂教学的很多原则就是孔子发明的,比如“循序渐进”等。这也是孔子对教育的重要贡献。除此之外,在现代教育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生动语言和现代手段的直观原则,发扬民主善于提问启发,强力巩固,从学生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等都是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受时代局限,孔子没有多媒体电脑设备,不过也不能整个学期全用“谈话法”“讨论法”来上课,孔子还可以选择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若活在今天,夫子要先对知识形成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在配合清晰地条理,采用讲授法。接下来要通过练习,清楚了解学生是否消化了知识;一些自然学科,孔夫子得学会使用炼丹炉一样的化学设备,才能通过实验讲解深奥的原理,必要时让学生实际操作。
在《论语》好像没见过子路他们写作业,这看似很幸福,不过,对于大量有难度的知识,作业还是必要的。孔子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基本可以算作教材,偶尔指导学生读“五经”,这个方法还是要继续发扬。
儒家《五经》总体看来,如果孔子穿越到今天当老师,一部分特长可以保留,大多数方法都要重新学习。也许最让他接受不了的就是一进教室,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盯着他,而且隔壁还有好几十双等着。两千多年前,并没有“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也正是教育迈进现代的一个标志。这个话题,下期,我们接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