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学校教育,毫不体谅孩子们,甚至是冷酷无情。我记得空着肚子,穿着冰冷潮湿的鞋子,还要强迫自己一动不动的坐在硬板凳上,那情景很惨。在我看来,老师就像一个不通人性的怪物,在那里折磨我们,可孩子们从不提及遭的这些罪。
记忆中在家里,我从不受什么罪,虽然穷,但我们过惯了穷日子。只有在学校,我才受罪。在记忆中,对像我这样一个既敏感又骄傲的孩子来说,学校就像监狱一样使人蒙羞受辱。我一直是学校的叛逆者。”
上面这两段话出自天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写的自传《我的一生》,作为一个老师,每看到类似的内容都会引起我的思考。邓肯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很短,她说:“对我来讲,孩子们在学校受到的普通教育毫无用途。我记得当时在学校,我要么就让人看成绝顶聪明,名列前茅,要么就是不可救药的大笨蛋,垫底学生。学习的好坏全看死记硬背,看我是不是不嫌麻烦去背诵我们学的东西。我实在是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不管是名列前茅还是垫底,上课对我来讲乏味透顶。我老是盯着钟表指针,到了点的时候我们就自由了。”
如今的学校里依然有太多不喜欢学校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讲的东西毫无兴趣,课堂上你只需要看一眼他们的表情便知道他们只是来凑数的。他们更不喜欢写没完没了的作业,那些脾气倔强的孩子总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威胁下才能完成。但他们每日还是不得不随着大家走进这令人沮丧的地方。
邓肯是幸运的,她的母亲让她们的整个童年充满了音乐和诗歌。她说:“到了晚上,我真正的教育才会开始。这时母亲会给我们演奏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的曲子,或是给我们大声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彭斯的作品。我们在此时着了魔一般,大部分的诗都是由母亲给我们背诵下来的。”“着了魔一般”,这该是有多么喜欢,也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乐于主动学习。
曾经读过《小妇人》一书,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这个家庭里的孩子相互教与学的情景。而邓肯的家庭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她们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教育却没有终止,邓肯说:“我辍学后就开始大量的读书,不管我们离图书馆有多远,我总是跑着、蹦着、跳着来往于家和图书馆之间。那时我读遍了狄更斯、萨克雷、莎士比亚和数不清的其他人的小说儿,不管是好是坏,给人启迪也好,垃圾书也好,我都贪婪的读完。我常常就着我白天捡的蜡烛头的灯光,一整夜一整夜地读书。”
更让邓肯幸运的是母亲对她爱好的支持,她喜欢舞蹈,母亲就一夜一夜地为她弹奏钢琴,陪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使邓肯的艺术免遭扼杀。这不禁又使我想起当今的父母,有多少能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赋并大力支持的,太多的人都只把目光盯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哪怕她的孩子其实只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差的人。
针对这个问题,邓肯在文中还写道:“我相信孩子一生的事业该从小做起。不知道能有多少父母认识到,他们在给孩子所谓教育的时候,他们恰恰使孩子变得平庸,剥夺了他们展现美和创新的机会。”
晚饭的时候,我问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如果我提问了二十个生词,而这个孩子只写对了五个,怎么办?”我儿子说:“只要他与人交流无障碍,能听得懂别人说的话就行了,至于会不会写有啥关系。你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健康地成长多好,你要相信有些孩子天生不具备学习力的,你能发现他有其他特长就让他去做,没特长就教室里坐着。”我很惊讶于儿子的见解。不能说儿子说得毫无道理,有时候跳出教育看教育,或许真能看到教育的真谛。
前一段时间阅读海伦·凯勒的自传时,有一段话我印象也很深刻,海伦·凯勒说:“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让孩子去学习,不管是忙着还是闲着,孩子们只有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才会愉快的学习,他们也只有在体会到成功的欢喜或是失败的痛苦时,才会下决心去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决定勇敢地钻研那些原来觉得枯燥乏味的书本。”
我当时读完这段话就想,我把我的学生们全部带到了教室,究竟能有多少真正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愿意主动去学的又有多少。思后不觉汗颜,十之不过有二。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每天就那样坐在教室里,连阳光都很少照射到他们,想想这该是多么得索然无味。
如何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又是一大难题。人数众多的班级,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似乎什么都干不成。太严了,学生又坐成一尊泥塑,难以平衡。再加上学校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老师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
但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我们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此我们也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探索着。可是听到外界对教育的批评声还是不绝于耳,尤其是现在的小视频上,各种专家都在指出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邓肯的一生受母亲的影响很大,她说:“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没带过一件珠宝,她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累赘。”不得不说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