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结束了,足球教练发来了对Frank星期六训练表现的评语。
我欣喜地看到,在和另一位年龄更大、身高更有优势的队员拼抢中,Frank表现出“当仁不让”的作风。在最初练球时,这并不是他的风格。他更擅长的是抓住空挡、积极跑位、闪电袭击。空挡、跑位这些关键词,其实说明,Frank有意绕开了身体对抗的部分,而选择用速度、观察和技巧去踢球。这很好,也有效,但是不够完整。
孩子的成长阶段,并不真如世界杯、锦标赛一样,以输赢为目标,抓住一个有效方式就持续使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完整体验了一件事的方方面面,更加决定了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完整,是每一个孩子自我探索的重要指标。
有三个Frank自我探索的小故事,分享我们和他一起成长的开心和温暖。
1.一场架,打出了你的坚强和温柔
Frank四岁的一个周末,我和太太带他去海洋球乐园。本来,Frank整个下午玩得很开心。我和太太开始关注到他的行为,是发现他和一个比他高一头的大孩子抢一个布做的小猫。Frank拼尽所有力气,就是不松手,大孩子甚至开始推他肩膀,他也不依不饶,眼看两个人就要扭打到一起了。
我和太太对视了一眼,没有立即制止,想继续观察一下,是什么情况。终于,大孩子抵抗不过他的执拗,就放弃了,吼了一声,去玩别的玩具了。我们本以为,Frank会拿着小猫开心玩耍。万万没想到,他转身递给一个刚会走路、什么玩具也抢不到的小小孩。同时,嘴里还说着:“猫猫呢?快看,猫猫呢?”
我和太太惊讶不已,后来,通过那个小小孩的奶奶,我们又得知,是Frank看到大孩子抢了小孩子的布猫,才去“打架”的。我们好庆幸,没有不合时宜地阻止他。在看到孩子What(做什么)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孩子的Why(为什么做)。
我在那天的朋友圈里,为Frank写道:
“儿子,愿你一直不畏强势,又庇护幼小。”
这次经历让我们发现:
第一、孩子会同时拥有坚强和温柔。他们可以分清善恶,分清强弱,知道去爱,也感受自己被爱,这是完整人格的建立过程。
第二、遇事先看有没有危险,安全的话先等一等,看看情况再决定处理方式。始终按照父母的惯例处理,那只是维护父母的自恋,而不是教育。
孩子的自我探索需要土壤。父母给予的探索权力,就是最优质的土壤。
2.因为不知道会如何,所以我们让你去做
Frank四岁生日前一周,我们在鼓浪屿旅行。在码头等船的时间,我和太太看到身边有一家麦当劳。一个“坏主意”在我们的坏笑中萌发。我们想试试看,脱离了我们,Frank能不能自己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
我们给了Frank100元钱,说我们都好饿,能不能请他去帮我们买一些午餐回来。Frank接过任务和钱,很兴奋,没想到我们这么信任他。等他进了玻璃门,我们就偷偷尾随他身后不远处。
我们看到,Frank的“生日任务”是这样完成的:
1.进入快餐厅大堂,环顾观察了一会儿;
2.发现点餐的柜台排队人很多,就走向没人排队的McCafe柜台;
3.对黑衣咖啡师说,我想要一份薯条。咖啡师告诉他,应该去对面点餐,他又转身去排队;
4.告诉服务生要薯条和鸡块,并在与服务员进一步的沟通中,靠自己的决策,为爸爸妈妈和自己点了汉堡饮料,还为自己买了冰激凌;
5.拿着打包好的袋子和找回的零钱,在快餐厅外找到爸爸妈妈。
虽然整个过程是在我们的监护下完成的,但在孩子看来,这是一次完全的独立任务。
这次任务,Frank增加了3种全新体验:
1.我是可以自己去达成一个目标的;
2.我认真交流,他人也是愿意帮助我的;
3.爸爸妈妈相信我能自己去做,我后来真的自己完成了。
心理学里对于自我的衡量有五个维度,其中一个就是“自我的疆界”。
自我的疆界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可以伸展开的空间。自我疆界的大小,决定一个人是把自我笼罩在一个很小的地方,还是能伸展得更加宽广。是尽量减少社交,还是积极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
孩子,需要物理空间的探索,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需要和更丰富多元的人去沟通交流,去触碰关系,去理解情绪,明白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这些不同也能合作,不同才带来互换和机会。
3.让孩子“走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最近几年,我们家有一个传统:在每年的万圣节,让Frank通过寻宝游戏,找到属于自己的礼物。
第一次是在三岁的万圣节,我买了很多礼物给Frank。但总觉得,回家一下子把六七样礼物摆在客厅,很惊喜,但是不够酷。我应该让Frank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些礼物。
最初,我设想让Frank讲个故事、背首唐诗、说句英文,就给礼物。但是这些都属于考试,是对孩子存量的考察。我不想要这样的应试模式。我需要孩子得到礼物的过程并不容易,能力被锻炼和提升。既然要增强自我探索,就不能停留在客厅里,停留在家中。我需要让儿子走出去,在外面的世界探索和发现。
在外面探索,那么......
一个点子出现了:把每一件礼物都放在外面的世界里,让Frank自己去找到它们。找的方式,是我可以控制难度和趣味性的部分。
我在小区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定位了六七个可以藏礼物的地点,而我找礼物地点的路线,就是最好的题目。
回到家,我把这些地点都用手绘地图的方式画了出来,用红五角星标示出礼物位置:健身器材的背面、邮政信箱的底部、车库里自家车的后排座位、消防栓的铁柜、花园的长椅下面......我要锻炼Frank看地图的能力。
万圣节夜晚,三岁的Frank,穿上一身巫师装扮,开始了第一次寻宝之旅。
虽然是头一次看地图,但因为爸爸画的都是自家小区的标志性景物,所以他很快适应了地图。拼图、巧克力、乐高、水彩笔、遥控车,一个个礼物被他用地图“挖”出来了。
后来几年的万圣节,我又升级了寻宝的难度。比如不给路线图,只绘出场景,考验儿子日常的观察力,等等。
孩子的自我探索,不是靠运气和机遇,是源于父母在不同年龄段,主动设计的各种任务,创造探索空间。家长需要忘掉头脑中的“理想小孩”,去观察和体会孩子真实、具体的存在。
4.我们愿以陪伴的不变应你成长的万变
今年,Frank上小学一年级了,万圣节寻宝又升级了。我按照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安排了新的谜题。Frank需要使用小学老师们教过的三个技能:
1.因为认字好,所以能读懂我写的寻宝指南,才能看懂数字和字母对应的密码表。
2.因为加减法的口算好,就可以算出正确的数字,并把算出的数字作为密码,找到对应的字母。
3.因为单词扎实,就拼出并看懂了对应字母组成的单词。
单词组成了句子,指引Frank从小熊柜门里找到海盗服,从浴室找到武器和荧光棒,从冰箱找到巧克力,从电视柜抽屉里找到《我的世界》指南图书。带上好吃的和装备,小海盗出发去参加万圣节Party了。新的挑战、新的难度,Frank依然靠自己拿到礼物。
我们每年一次的寻宝设计,既给了Frank稳定的形式和期待,又给了他探索的新鲜感。这是我们在用不变的陪伴模式,应对孩子多变的成长。
作为父母,在孩子需要自我探索的年龄,我们努力去做这三件事:
1.管住自己、不去插手,把体验机会留给孩子;
2.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让他在体验中成长;
3.孩子做出任何一个选择,都不否定他,陪伴他一起走走看。
Frank爸手记:
每个父母都要感谢自己孩子,不止因为孩子带来的无尽欢乐,更因为孩子是父母完善自我的宝贵契机。
“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学而思在洞察未来学习者时所捕捉到的一类孩子,他们善于“自学成人”。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在不断完善自己。而我们也在不断与他的互动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彼此都在不断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