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一家子可真是玩脱了,全世界到处乱跑。
在病毒们乱跑的过程中,我们也得以窥见其他各国的态度,上了一次妙趣横生的“世界文化课”。
比如频频上热搜的意大利,在我们看来,真是有够夸张的。
你们不提倡戴口罩就算了,你们买不到口罩假装很酷就算了,你们觉得戴口罩是病人才做的事就算了,还抗议戴口罩是不自由???
真是在用生命在捍卫自由,画面惊悚。
这让我想起之前读的世界名著《十日谈》,作者是意大利人薄迦丘,距今都700多年了。
请注意它是世界名著,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书,已经形成了一种被推崇的精神品质,是得到世界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主流认同的。
因为这本书的背景是疫情,当时闲着没事的我就选择了它。
但这本书从我们普通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是很毁三观的(未满16岁,还是别看了,很容易看偏):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瘟疫了,死人遍地是,简直都世界末日了。
这时候,10个幸运活下来的意大利少男少女们相遇了,找到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在那里待了神仙般的十天。
不需要劳作,家务活仆人全包了。
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管,总之玩就是了,嗨就是了。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就一群人围在一起,像过家家一样,每人当一天国王或女王,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
而讲什么故事呢?主要是这么几种类型:
嘲笑宗教人士的,笑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却贪财好色;
歌颂爱情的,偷情的性瘾的那些为爱痴狂的相爱的男男女女,那都是优秀,都是榜样;
(这是全书最常描写的部分,用词也蛮露骨的,所以这本书也被称为一本内涵黄段子集。)
赞扬市井智慧的,这种世界各国都会有,比如谁谁谁讲了一句话很有水平,谁谁谁做的事很聪明。
最关键的是结局,那个瘟疫后来怎么样了呢?
提都没有再提,10天后,各回各家,似乎没事了已经,happy ending。
明明一开始把这个瘟疫描写得那叫一个惨绝人寰。
请问薄伽丘先生,您是忘了开头吗?
不过我用这种开玩笑的笔触来戏谑这本书也不太对,当时很多人实在是快被清规戒律逼死了,受尽了没有自由的苦,也就觉得这些玩意儿我们绝不能再要了。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没有人批评,可主要的矛头是:这本书批判宗教人士们,太过度了,教会还是做了很多好事(薄伽丘最后也成教士了)。
但里面不顾一切追求爱情,追求自由,那是人性的美,谁都难以否认。
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这么优秀,都是自由帮了我们!
以前很多意大利人这样想,现在也会有很多意大利人这样想。
当然,这不局限于意大利人,这本书的精神内核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了,很多国家会受影响。
这就跟新冠病毒一样,鬼知道多少人被影响了,谁是无症状感染者(指这人隐藏得深,平时不说话,一说就影响一大批人),谁突然又阴转阳、阳复阴(指突然就转换思想了,令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谁是重症轻症。
我们可以看出,一本影响力极强的书或者人一样,坏处和好处都无限大,可是阻止伟大思想的负面侵入的传播口罩,糟在还没有发明出来。。。
意大利人这样,中国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也会继承祖先们的一些想法,或好或坏。
只是我们的祖先们没有那么跳脱,因为我们祖先从很少尝到过自由的甜,却吃了太多自由带来的苦。
这让我想到最近一直在听的另一本书《聊斋志异》,这两本书蛮像的,作者蒲松龄和薄迦丘都是双子座的聪明爱玩的boy,好奇心广泛,都喜欢收集民间故事,知识面很广,都是有趣的人。
薄伽丘像聊斋的鬼故事包括几种类型:
一批判官场黑暗和势力小人(这和薄伽丘攻击教士是异曲同工,只是国情不同,导致遭黑的群体不同);
二要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我可以决定我和谁结婚,我可以为了爱情去死,我甚至可以喜欢同性,我甚至可以喜欢狗等动物(《十日谈》中的爱情都没有这个广度),只要我们双方乐意。
三就是传递一些知识分子追求的高品质或者人性的闪光点,都是在赞扬一些人类的好品质,只是比薄伽丘显得高级一些。
但这两本书又有着天壤之别,聊斋虽然也追求自由,可这是在遵守三纲五常的前提下的,起码的伦理道德不能丢。
我和女鬼的爱情是有点过分,但女鬼很完美。不仅美貌,甚至比人还遵守三纲五常,这样我们的爱情故事才有人能欣赏。
也就免不了什么婆婆什么大房再欺负人,做媳妇的做晚辈的也还是得要善良。
什么妓院的头牌冰清玉洁至死不渝,女鬼不仅送人送钱,还包买房包生子包致富,寓意着我的爱情自由能换回一家子的幸福。
所以我们现在再看聊斋,会觉得这本书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
不过对于自由的想法基本与现代一致:我们要追求个人自由,但我的自由应该是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否则就不叫自由。
蒲松龄画像
但《十日谈》就不同了,个人的自由是前提。
我可以遵守那些伦理道德,我甚至可以认同教会的理念,但我首先必须自由的,否则其他都是免谈,别人无权干涉。
自由是完全由我决定自己做什么。
至于谁来帮我承担后果,这不重要,可能是我要买单,可能是别人(《十日谈》承担责任的是仆人),但这件事总会得到解决(《十日谈的结局),和我追求自由没有冲突。
当然,自由还有一点定义很重要,就是我的爱情我做主。
于是就出现了这两本书一个理念上的重要差别:
对于“偷情”的态度,聊斋的态度是,偷来的情根本算不上真的爱情,就算偷到了,也必须要付出代价,因为我的所谓爱情让社会乱套了。
《十日谈》的爱情观则是:只要是双方互相喜欢,那就是爱情。偷来的爱情,不仅能当做是爱情,而且这种爱情很伟大,因为它纯粹是基于两个人的爱,而不是其他。
另外,由于我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偷到的,对方也愿意,虽然被发现了很糟糕,但批评我的人不过是嫉妒我偷到了罢了。所以你会发现,《十日谈》里的那些少男少女会为偷情成功的故事人物点赞。
再看这两本书的影响力,聊斋在中国根本没有办法与四大名著相比,放到世界更不用说了,连很多中国人都觉得聊斋是本不入流的书,最适合就是拍成黄色电影了,忽略了蒲松龄他老人家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后人深思的东西。
其他涉黄的古书也差不多,深度如《金瓶梅》的都一直上不了台面,而写得再下流的,也觉得这些人不能有好结果。虽然也存在几本直接批评三纲五常的,但那只能是一些激进知识分子的先锋意见,传播有限(或者没有传播ww)
《十日谈》呢?即便也会拍成带色情的电影(还是大师拍的),这些人最终都会是幸福而自由的,都是安全的。
地位根本没得比,官方盖章认可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堪比《神曲》...追捧的人多得去了,因为这是人家的骄傲。
不过,看了《十日谈》,你就会觉得,这些抗议说戴口罩就是不自由的人,和《十日谈》书里那些疯狂的男男女女,那都是走得一个style。
大家都能认可吧?戴口罩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蒙在脸上,不能畅快呼吸了,是怪难受的。
还有,把戴口罩当成是病人才做的事,这并不是意大利一国的误解,是人类的普遍误解。
比如戴口罩可以避免传染,有几个人是之前就知道的?
有人说,那也要戴呀,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但在把自由看成第一的人就会这样看:我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为了自己的别人的健康,归根究底不就是为了自由活着吗?
现在我觉得戴着口罩不舒服,不想戴,你却强迫我戴,这和让我死,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现在这个病毒的致死率没那么高,死的也主要是老年人,那就很多人认为这更无法与自由相比。
哪怕世界末日快到了,我们都要继续享受生活,享受自由,现在还管这些?
只可惜,只要不是世界末日,之后就总要有人需要承担责任,为可能出现的后果买单。
七百年多前《十日谈》在书里背起责任的是仆人,不知道这次为这些示威者们买单的又会是谁呢?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