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课程学术团队成员成长规划
带着满怀的期待,也带着诚惶诚恐的心,不揣浅陋地参加了“家校共育”课程的讲师选拔,没有想到有幸成为学术团队成员的一份子。进入“新网师专业学习群”,环顾四周,到处都是榜样,到处都是动力,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
我作为2021年秋季学员,选修过5门课,第一学期两门,一优一良,本学期三门。还没有机会选择“家校共育”课程,但是我已经基本熟悉了新网师的学习特点。我还通过招生简章和百度,了解了课程导师蓝玫老师,了解了课程的宗旨:旨在通过共同学习,了解家校共育的一些理念、原则、方法,学习先进经验,发挥每位学员的潜能,在协同育人大背景下,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12年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我一直秉承“完善自己,帮助别人”的宗旨,如今,我依然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中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以一己之所长帮助别人,虽然力量微弱,但就像哲理故事中所说的,“至少这一条小鱼在乎”。
贴着课程的宗旨,结合自己的特长,我将自己的两年进行大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作为新网师的一员,同时也是新乡市家教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力争使自己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过硬,实践反思扎实,转化输出熟练地学术研究成长共同体的合格一员,潜心积淀的同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为家校共育课程的人才培养、课程研发和培训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成长规划:
1、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相关法律和书籍。比如《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展心理学》、《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由厌学变乐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正面管教》、《新家庭教育论纲》、《家校之间有个娃》、《合作的力量》、《合育论》等,通过在名师工作室每月开展读书会、读书沙龙等形式,借用体验式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和学员的家庭教育实操能力,我自己形成十万字的学习体会。
2、把心理学运用到家校共育中。重温《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基础理论,学习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等大众著作,重温唐登华教授的家庭治疗师系列课程的音频和PPT,学习萨提亚的相关书籍和技术等。了解家庭的生命周期,发展任务,家庭内部的三角关系等等以及相关的干预办法,真正熟练和掌握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积累和撰写一定数量的家庭治疗案例(一年2篇),给予学员以实操的示范,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棘手问题。
比如通过画家谱图了解来访者的成长史,家庭生态环境,关系等,协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和家庭看到问题的症结,通过循环提问促进家庭成员思考,造成扰动,改变家庭相处模式,从找资源的角度增强家庭成员改变的愿望和动力,从而从根本解决学生和家庭面临的问题。
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微课的形式。
3、拓展家校共育的学习资源,丰厚自己和学员的实践能力。个人建议并正在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跟随大学教授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指导家校共育地有效性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家庭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李燕)、《家庭教育学》(福建大学周奇)等。呈现形式是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获得课时证明,同时形成自己的讲座提纲(两个讲座),并录制两段微课或者家庭教育讲座。
4、依托课题整合成果。通过本地家教名师工作室申报省市级课题,针对热门问题和棘手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和指导更多类似的家庭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中会涉及个别辅导,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同伴交流,专家指导等形式,我们尝试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比如巴林特小组等,整合群体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将成功的案例和模式加以推广,指导班主任和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个课题今年以个人参与的形式已经立项,明年结题。明年开始尝试以家教名师工作室的名义申报省级课题,1-2年结题,希望对我们所在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广价值。
5、通过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简书,每天发布研讨心得、撰写学习体会,继续在我县的教育核心刊物上发布作品,争取每年发表2-3篇高质量地家庭教育相关文章。
6、在家教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策划活动,督促实施,及时总结,形成有效地系统活动方案,为参加新网师的日常工作准备经验。
我将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完善自己,帮助别人,和团队成员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家校共育的行家里手!
2022年5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