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
哲思 | 信仰之树的萌芽

哲思 | 信仰之树的萌芽

作者: 恩亚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16:03 被阅读0次

    当人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往前,可能会来不及思考自己的路。

    我们到底要活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呢。

    昆德拉说: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乔布斯说:人们压根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直到你将产品放到他们面前。

    如果把整个人生当成自己的作品,显然,我们不会希望有别的什么人来规划;遗憾的是,可能要到和世界道别的时候,才会意识或领悟到自己的作品要追求和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这个时候已然来不及设计和生产。

    虽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要让遥不可及的信仰之树萌芽,并非无可循迹。

    追溯起心动念,如经济决定论者们反思挣钱的动机是重要启示过程。

    当一个人说:“我的爱好就是挣钱”,无论是言辞凿凿还是自我揶揄,话里头实则彰显对眼下人生的敷衍。

    挣钱不能称之为一项爱好的原因是,钱只是等值交换货币,拥有之后最希望投入的事项才能称之为爱好。专注于爱好到忘我境界并持续精进的过程,可以获得智慧,而爱好中,自我享乐的占比越小,利他部分占比越大,信仰之树萌芽的机会越大。

    无论何种动机(发心),溯源动机中的利他部分并放大是催生信仰萌芽的必要条件。

    即使是那些获得亿万家财的人,在其临终遗言中会发现他们的人生余途,会因为信仰的萌芽而拥有完全不同的结局:任财富成为后人争夺的罪恶之源,或捐为慈善带给他人和后人福祉。

    凝视死亡也可以领悟人生。

    人死后,记忆不会被储存在某个容器,想象也不会寄生于别的什么身上,与世界相关的一切牵挂将不复存在;时空归零而世界依旧,如同从未发生过什么一般。人们因害怕死亡,不敢与其对视,而死亡的唯一积极意义恰恰在于,通过凝视它获得的内心感悟。

    设想自己从未来过这个世界,设想自己死去如尘埃,把入睡前当成即将死去时,这种锚定死亡,构思身后之事获得内心感悟的方式就成了人们追寻终极的一种方法。

    人在死亡前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最有可能接近人生的真实;

    尝试解读自己的临终遗言,可以帮助于我们思考,反推一生的追求。

    站在未来终点看现在的人,都能获得通透感,悟出终极的真相,从而催生信仰之树的萌芽。

    对智慧求索也可以促成信仰之树的生长,而追求终极是我们探寻智慧的最佳办法。

    圣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拥有信仰的人不再惧怕。

    不论是通过带有觉知的持续的身体锻炼,还是坚持带有思考的经典诵读与写作,又或在简单生活中找到一两项爱好投入专注,再或全心投身于工作让其发展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全身心体验过程并往深处坚持探寻,对一切疑问追根溯源寻求答案,智慧之光会被点燃。

    当智慧之光照耀,信仰之树得以萌芽,永无穷尽的智慧之泉会给修行者以庇佑,赐予以能量,从而让无师自通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自由流动,让勇者无惧的自信在身体和血液中自由流淌。

    不论是溯源最初的起心动念,还是凝视自我最终归宿,又或追问终极开启智慧的过程,其目的都是让人发现并理解自己的人生使命。

    如同一根针让母亲可以编织游子的衣裳;一把剑让骑士明白恪守家园的职责;一顶王冠让国王领悟王国公器的使命。

    从履行最基础的使命开始,信仰之树萌芽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并通往更高级的使命过程中。

    (未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 | 信仰之树的萌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rm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