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11条建议中,有一条是: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我们的错误,要从中汲取教训。
我成长的经历中,很多时候都有抱怨的时候,那出了问题,明明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怎么会用“抱怨”这种最差的解决方式呢?
这可能跟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
小时候我们是不是会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孩子到处跑,玩得很开心,突然不小心摔了一跤,于是大哭起来。
看护孩子的老人赶紧跑上前,把孩子扶起来,先看看孩子有没有摔伤。
然后一边哄孩子,一边怕打地面。
都是这个地不平,把我们小宝摔倒了,都是你的错,揍死你,看你以后还敢拌小宝,小宝不哭啊,看奶奶打它。
小宝一听,原来摔倒不是我的错啊!
类似的经历不断上演,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碰到问题,这肯定是别人的责任或环境的问题,不是我的错。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就应该围着我转。
还有一种情形:
我记得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出去跳绳,他拿着跳绳四处挥舞,学别人甩鞭子。
终于一个不小心,打到了树,反弹回来打到了一个小孩子。
我说他,他还反驳说:这不是我的错,是树的错,是树反弹回来打了那个小孩子,不是我。
后来我在想,如果我们犯了错,被家长或老师知道,轻的可能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重的可能会换来一顿体罚。
形成了如果是我的问题,那么一定会得到责罚的认知,我们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推卸责任的解决方式: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问题,别责罚我。
两种成长情形:
第一种,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种,害怕责罚,推卸责任。
一个人一旦出现这种心理结构,等待他的将是不停地犯错误。
遇到事情就抱怨,希望用抱怨来解决问题,把问题推卸到别人或环境,自己不去承担。
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总觉得世间不公平,觉得天下人对不起自己。
对社会的热情不够,对人生的际遇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对自己的获得有所不满,因此忿忿不平,怀忧丧志,人生从此一蹶不振。
在成长的环境中如果养成了抱怨的习惯,那还有救吗?
还有救。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
首先,我们要相信抱怨是解决问题最坏的方式。
如果抱怨已经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习惯,我们一直处在这个舒适区,我们是没法改变的。
只有相信、确信抱怨带来的只有情绪恶劣、一蹶不振、被人排斥,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才能开始直面问题。
其次,觉察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既然抱怨是我们平常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的困难面前要保持觉察,自己是否在用来抱怨处理问题。
有时候我们抱怨了,有时候我们没抱怨,都没关系。
开始的时候,过去的十件事,自己抱怨八件,慢慢地变成五件,慢慢地改变。
最后,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就是选择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自己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决定。
我今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
碰到困难,不管天大的困难,除了那些你解决不了的,想想你能做些什么。
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积极面对一切,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孔子讲,君子不贰过,不迁怒。陷入困境,多想想自己的问题,迁怒于事无补,只有不断反思才能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
希望我们每个人选择生活在不抱怨的世界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