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几个科室,我都说我是Doctor 张的迷妹。我和妈妈都觉得他是个近乎完美的人,人帅且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手术做的好。
他走进病房,我真的没认出他来,那时候我已经离开了最重的靠近护士站的病房了,他说“我是张大夫啊,不认识啦?我每天都来看你。”他每天都来看我,我每一次都不知道,都在昏睡。我想起在ICU的时候,护士告诉我,你的大夫来看过你了。我早上七点就进入了手术室,晚上九点才到ICU,那他吃了晚饭,给我做了一天的手术没有回家,又去看我了,感动之余也学习一下他的敬业。
接下来开始了我的操作,我把他的硕士研究生小潘大夫照顾我的事情说了,我特别夸了小潘大夫的敬业精神,“大夫们都很忙,他们要科研还要照顾病房的病人,不能让大夫们再陪我做检查了。所以作为患者,“我给小潘大夫申请免试读你博士的资格。”
接下来Doctor 张严肃的说“这个病房不会没人管你的。语言流利、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后天出院吧。”
就这样,又在轻症病房住了一晚,轮换过四五个病房,我要准备出院了。北京的花季快结束了。
不管是照顾我的医护们,还是照顾我生活的护工们,都让我觉得温暖。
那年的夏天,很多读书博主都在讲苏东坡,很多人都在吟诵“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只轻松了一周,继续开始奔波在治疗的路上了。那时候我没有想到,等待我的是一年的虚弱萎靡到康复的循环。
那几天,《我与地坛》又闯入了我的视线。这一次,文学没有抚平我的情绪,让我更焦虑了,合上了书。我的确更懂史铁生了,也更心疼我妈妈!加在我爸妈身上的痛是我的十倍还不止!
家里附近的公园虽然没有史铁生笔下坍圮的红墙,没有散步的老夫妻,但是有虫鸣,也有风吹树叶的沙沙的声音。也许是百万年前的基因的觉醒,靠近自然让我平静了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