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律诗散文苑
意念交流没人能绕得开

意念交流没人能绕得开

作者: 王爷不是亲戚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18:33 被阅读0次
    《阿凡达》是以意念交流为主题的影片

    作者简书作品目录

            有一句老话永不过时:以前觉得不可能的,现在都成了真的。飞机、电话、登月、互联网,样样都是证明。

            自有人类以来,“为什么而活?”“怎么生活才有意义?”,有关的思考对人类的困扰如影随形。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和这个命题息息相关。宗教和意识形态的说法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进化的解释倒是有几分能说得通。人对一直维持现状会本能的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哪怕是维持世俗意义上的富足圆满。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至今还存在并发展壮大,只有一个原因的解释:为了变得更好。什么是更好?就是有更多可能的希望。不会飞的时候想有鸟一样的翅膀,力量有限时崇拜神的灵通。未来是个什么样?现在不知道,但相信一定会比现在好。通俗的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希望,人类就会保持乐观,竭力变得更好,即使眼下有艰难和困苦,也不会改变他对未来意义的认可,并积极努力的活下去。

            抓住一切机会往更好的方向进化,这是人根植在骨子里的基因。在要想变得更好的东西里面,当然也包括交流的方式和效率。

            人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包括直到现在,是用图画文字和声音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这个不用多说,婴幼儿信手涂鸦,张嘴叫妈妈,都是本能,人人明白。再远的还有原始的绳结和符号之类的方法,但因为遗失太久,缺陷明显,效率太低,现在可以忽略不提。

    发声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手写和声音的交流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说要想达到工作中的目标,总是需要很多时间来写字说话,有时感觉过程还不太顺畅,效果还不如人意。上司和客户总是要求更快更好,这是永远的目标。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完成同样的事情,达到和别人同样的效果,花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落在别人后面。交流也是一样,如果人家交流的效率是你的几倍,那你不落后才怪。那这段时间能不能花得少一点?效果能不能更好一点呢?需求就这样产生了。有个简单的事实人人都能理解:说比写快,想比说快,而且后者比前者要快得多。虽然现在声音和手写交流方式的发展有了一些交叉和结合,提高了一些效率,比如说电脑和手机上的语音识别输入(说实话现在识别正确率还不错),但这只是让写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一点,没有改变根本,思考的速度仍然是写和说无法望其项背的。如果交流时能以思考一般的速度来提高效率就好了!到时只需要花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交流。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或者就去休闲,岂不更好?不光是工作中,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是常常发生,人人都会碰到。这里就是意念交流产生和发展的空间所在,因为潜在的需求切切实实的就在那儿。在这种情况下,意念交流不是想不想要去做的事情,而是发展中到了一定的时候,人自然而然就希望它能变成现实的事情。

    不畅低效的交流

            那大概什么时候意念交流会出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展望一下意念交流可能出现的形式。

            基于现有的科学知识。两个实体要达成交流,首先离不开信息传递的媒介,然后探知相互的存在,接着建立信息交互的通道,在交互时要使用双方都能解析的格式,用能匹配的节奏来进行问答。日常中两个人的说话就是这种交流模式的最常见例子:声音传递的媒介是空气,耳朵听到声音了哪怕不用眼睛看也知道对面有人,两人之间的区域是语句交互的通道,而且两人要说互相都能听得懂的语言,一个说温州话一个说广州话,互相不明白那也不行,而且语速快慢要大家都能听得清楚,这样一个有效的交流才算是建立起来。

            意念交流的发展点在信息传输的媒介和节奏上。它不基于耳膜所敏感的声波,信息处理速度可能无限快。理论上自然空间里传递信息的无线波段可以有无穷多,但实际受到各种限制,适合人类使用的区域现在就已被分配得所剩无几。所以意念交流要想全面普及,这块要有所优化和发展,但问题不在技术本身,而是个波段资源分配和管理的事情。关于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这是个可期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不能指望自然进化过程,因为它极其缓慢。但是如果外接一个甚至在身体上植入一个处理器,把信息转换的信号和人的大脑神经元信号匹配和相连,问题就解决了。当下的意念驱动发展其实就是意念交流的前端技术,只要将其外延从目前的被驱目标转接到传输媒介上就可以了。而关于意念驱动的发展,还记得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那个瘫痪的14岁少年身穿“机械战甲”神奇的站起来,并为该届世界杯开出第一个球的镜头吗?那件“机械战甲”就是神经科学家米格尔.尼可莱利斯在脑机融合领域研究多年的杰作。

    2014世界杯开幕式瘫痪少年意念驱动机械战甲开第一球

            所以综合来讲,意念交流的演示在理论上现在就可以实现。瘫痪少年能用脑电波驱动“机械战甲”踢球,也能把这个信号传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瘫痪球友那边让他指挥另一副战甲也踢上一脚。

            而意念交流的普及就依赖相关波段资源的优化管理和脑机融合技术发展的飞跃了。以前买大哥大要办理无线通信电台的证书,现在大城市一人甚至多部手机,什么都不用办,说明在这方面针对大众普及目标的优化是能实现的,也就几年的时间。而脑机融合技术发展要达到能开展意念交流的水平,起码要让处理器能快速自如的解析目前所有的脑部神经元信号,要能工作得就像我们用大脑正常思考一样的自然。这个具体的时间不好说,但肯定能达到。百度在北京五环交通高峰时段放开方向盘成功实现机器自动驾驶就是一个证明,起码说明了处理器是能自如应对大量快速信号的处理的。脑机融合技术发展的难点是要累积人脑神经元信号正确解析的数据库,如果数据不全,碰到遗漏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产生失控。

    脑机融合

            意念交流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这种方式会先在人类身上实现吗?因为感觉上机器好像比较天然而自然地更适合这种交流方式。比如说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就很像一个意念交流模式的雏形,只不过其主体是受控于人的“有智商无智慧”的机器。无智慧是关键,因为如果它们有了人的意念,那就是真正的意念交流了。意念是智能,这是人工智能领域里发展最为困难的部分,机器能主动的产生意识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至今没有显著突破。而在人身上解决波段资源和信号处理能力的问题所面临的困难要小得多。简单的说,机器要成为“人”比往人身上移植机器的已知能力要难得多,况且这些能力还是人实现出来赋予在机器身上的呢?所以意念交流应该会是人先享受到的成果。

            上面这些都是基于人类现在已有知识的一些推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意念交流会不会以一种跟上面的分析完全不同的面目横空出世?没有不可能的事,那就要看上帝的了。

            如果意念交流普及了,人人都用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自然而然的想法和画面是:几乎没人说话了。如果不是必须,从口腔发出声音可能会变成公认的干扰公共秩序的举动;日常交流都不用见面,只需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存在,大家就在脑子里相互“说话”;情侣挽着臂膀默契的逛街,在商店里看不到讨价还价,大街上人来人往,一片宁静安详;公司里的协作有条不紊,找不到一间会议室;团体间的谈判和协商随时随地的进行和完成,不用预约固定的场地和时间。

            是不是有点象做梦?但那和梦境又不太一样,因为梦是假的,而那是真的。你不可能把上司和客户给你“说的话”当耳边风置之不理,也不能认为女朋友提醒你给她买新包的信息从来没收到过。你的表情可能会在嘴巴没张的状态下时断时续的展现喜怒哀乐,你的行为也可能突然像失控的机器一样左冲右突。这在现在的人看起来不可理喻,简直是碰到脑科病院的病人逃窜上街。

            交流成了最不花时间的事情。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会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像一棵棵树那样安静的成长,幸福也都盛开在意念里。

    像大树一样安静幸福的成长

            但是不要以为意念交流就能保守秘密,那也是现在人的看法。就像现在说话一样,既然话在空中能被大家都听到,意念交流也是一样,它也是飘在空中的开放信息,只要传递的能量够大,人人都能获得。如果你要加密,到时可能是付费服务,就跟现在的通信增值业务一样。

            也许到时有一种现在人眼里可悲可怖的场景会慢慢的出现,就是人的声带随着声音交流功能的使用减少而逐渐退化。时间一久,大部分人可能真的不会像现在这样说话了。无论是机能还是心理因素使然,还是二者原因皆有,发声会变成一种只有少数人通过长期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艺术表达的存在,嘴巴耳朵只剩下饮食和装饰的功能。时候再过久一点,艺术的主流可能也是只建立在意念之上了,那或许是让人能产生身心愉悦的基于数字和能量的一次短时极速震荡,是一种全新的存在。现在人无法想象,更谈不到能理解。这种可能性在大洋中的鲸鱼身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它们用人耳听不见的频率歌唱来相互娱乐,仪器捕捉到的是一些规则而周期的波形。到时现在的歌唱、朗诵、电影、戏剧这些基于声音的艺术形式失去存在的根基和土壤,慢慢消失也是自然。这和现在有些语言越来越少被人使用,最后自然消亡是一个道理。在上海和广州,越来越多小孩不会说当地方言的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道理。基于声音的艺术慢慢转化成了基于意念的艺术!

            文字是人类文明基本的记录符号,可能命运会好点,会一直存在下来。而且意念辨识为文字然后自动输入电脑的技术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也会风靡一时。但是如果出现了“意念字”或者“意念流”这种不需要基于现有文字进行思考的信息格式,并且其也能像现在的声音一下被保存到优盘云盘上时,那文字还能继续保留下去吗?基于其上的文字艺术又会是什么命运?那到时候“阅读”、“写作”也要重新定义了,说不定会变成“拷读”和“思作”。

            到了那个时候,伴随着无处不在的意念交流,空中就飘满了“插上翅膀的意念”,“随风摆动的思绪”,这些以前诗性里的虚体和空想就都变成可见可取的实体了,就跟飞鸟一样的真实。

            如果将来意念交流使用的是和现在办公居家一样的无线波段,那么这就是一群在我们的生活场景里无处不在的小鸟。想见见它们飞翔时的真实样子吗?那就是意念的本来面目,幽幽彩光弯曲的圆弧如同我们大脑里一个个思索的褶皱。

    意念流如同大脑的褶皱 飞出室外的意念流 拾阶而上的意念流

            这种意念交流会是一种人类世界里的封闭系统吗?如果意念交流是自然界里天生存在的一种东西,那它可能就不是一种封闭系统。如果意念交流是我们人工发展出来的一种东西,那它可能就是。

            但是这应该是多余的担心。人类早就收集了自己的各种声音,包括中国的《高山流水》,放到外太空循环的播放。如果有外星人,并且他们有兴趣的话。听到这些声音早就应该来跟我们互动了。我们还是多关心点人类世界自己的事情比较好。

            如果意念交流的普及最终畅通无阻的实现,并且成为人类日常最主要的交流方式,那么未来限制人类变得更好的只剩下人类的肉体。这是造物主培养人类意念生长的土壤,如果这个土壤也不够好的话,人类就会来改造它以期未来更好的可能。也有可能意念交流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已对这个土壤在进行必要的改造,等到意念交流无限自由的时候,人类的身体已经是完全另外一个模样了。

            等身体也改造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人到那时已经变成了神。隔空意念交流,让自己的身体按需发生变化,那是孙悟空才能做到的事情。至此人跟他只差了一样长生不老。而且按照人类要变得更好的进化本能,长生不老也是一定会实现的。

            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以后都会变成真的。

    人奔向未来

    作者简书作品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念交流没人能绕得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vr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