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一句话概括诗病
四平头———两联的开头名词讲的是同一类事物。
双合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讲地是同一个意思。
上尾————律诗的出句连续用上声或去声或入声,高超的手法是(平)上去入用全
关于变格问题的几点看法:
①实际上在唐诗中完全正格的很难找出,包括“一三五不论也属变格”。
②变格是诗词格律中客观存在的重要规则。如果你现在对变格不太熟练,要下决心真正掌握。熟练了,你写格律诗就自由了。
③对变格不是学习研究而是回避,这不是办法!这不仅会束缚你的创作,甚至使你看不明白古人的变格佳作,或者把古人的变格佳作看成“出律”作品
很多人说“对古人出律应理性地看待!”我认为要慎言!只有通盘学习,方能融汇贯通!
大家应该知道,唐诗中每一例子“不合常规”的诗句,都有其理论基础或其变通理论!
不信的话!你去试试!
——@广力童子临屏二则。拜读学习,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