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妈妈,我和你说一件事,就是上幼儿园时,老师让我上台领礼物,因为我得了5个贴纸嘛,后来一群男孩子都嘲笑我。”
妈:“哦!当时发生了什么?”
沁:“就是我选了那个斗兽棋,他们说那都是男孩子才玩的。”
妈:“哦,那你当时是什么感受?”
沁:“没什么呀,我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
妈:“是的,亲爱的宝贝你做得非常正确。
你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你相信自己的选择。
妈妈佩服你,向你学习,因为我经常做不到这点。”
沁:“这有什么难的,反正随他们去说贝,他们也不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再说也没有谁规定什么是男子玩的,什么是女孩子玩的,而且老师也说女孩也可以玩的。”
自由的自己今早我刚准备吹未用毛巾擦拭正滴着水的头发,女儿跑来与我进行了以上对话。
我停下电风吹,蹲下来专注地望着女儿,惊讶她居然半年前的事情记得如此清楚,而在当时却只字未提。
也许在当时那个小女孩会有一些小害羞,不好意思,甚至是小难过;
也许真的没有被同学的言语影响到;
也许当时老师给予了恰当的支持。
为什么,半年之后的今天,选择告诉妈妈。
首先,我想大概率是与近段时间,不断给孩子们输送心理营养有关,这会小脑袋里突然收到了这件事的画面,以此再来向我确定——我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林老师曾说过4-5岁,第一重要他人(爸妈)的肯定,是孩子获得人生观的第一途径,他们需要,他人来确定地告诉自己
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以此来自我认同。
其次,与妈妈的关系好,愿意说。
再者,相信会得到妈妈的肯定。
因为我相信我自己。
反观自己从小虽未有创伤事件,大人的情绪也不见得糟糕,父母的关系也还好,却在肯定这一块有着非常非常大的缺失。
以至到现在,亲人活成了亲戚。
从小到大的刻板教条刻在了骨髓里,也形成了自动循环播放模式。
“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一点小成绩就翘辫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没见你考个第一。”
“再认真点,不就能打100分啦!”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养你有什么用!”
印象中的童年,不记得到过什么肯定。之后多年也未曾自己补给。
25岁以后的心理营养需要自己给自己
专注的个人时间所以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到底有什么价值。
所以直到现在大事小事都希望得到外界进一步的确定与肯定,才能建立那么一点点飘着的自信与自尊。
我是美丽的吗?
我是智慧的吗?
我是自信的吗?
我是可爱的吗?
我是值得的吗?
我是被爱的吗……
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