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269/f80c1bd67ac06190.jpg)
坐在书柜前随手抽一本书出来翻看,被一个题目吸引《前妻是最可怕的动物》。翻看几页,才去看书的作者,原来是李敖。离婚几十年没有来往,后来还要在书里抨击她。而后我想起从前听闻,李敖娶的妻子胡因梦是全台湾最美的女人,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有一次胡便秘了,在马桶上皱眉头使劲的情景被李先生看到了。于是当下决定和美女离婚。事实可能未必吧,只是觉得有趣。
花两三个小时看完一本书,也不是很困难的,中间除去一些李先生对台湾当局的政治评论,因对其不了解直接跳过了,其余的大抵很有趣。高晓松的《鱼羊野史》与其形式相当。谈论一些野史,偏门的,对于历史空白的人士显得并不高冷了。相反了解历史对于审视当前是有必要的,认识历史的意义,在于此时此刻也成为历史了,什么事情都随之释然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哲学。
尽管李敖先生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当然难免有些清高,言语颇有微词,然而全书有几个闪光点还是深入我心的。他说“人要有一点信仰”“无知不会有真正的信仰”“英雄是训练出来的”——为什么深入我心,因为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许我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允许我尝试歪门邪道。这就是我的信仰。信仰之所以称之为信仰,是在有冲突的时候去坚持它,方显示其“高尚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269/1bcb6e3642129c62.jpg)
另一方面,李先生坚持自己的独处,这一点和蒋勋老师讲过的“孤独”,某种程度是相似的。独处是最宝贵的人生体验,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再去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显得更有权威性。我从小到大,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处。十岁之前一直是钥匙女孩,父母不在家我只好把钥匙挂在脖子上,时间到了就自己开门回家。二十岁前日夜读书考试,父母不在家,每个周末我几乎可以一大天不开口说话。三十岁前情况变了,可是深夜看书的习惯没有变。阅读的习惯在高中才得以形成。李敖先生指出只有独处,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
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考,恰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孩子成长轨迹中的一种期待。所以并不焦虑于各种作文的培训班提高班。形成自己的思考,哪里是可以培训出来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在未来的二十年,都不见效果,然而要培养一个独立思考型的人格,是需要时间的投入的。
末了,偶遇一本有趣的书,将它一口气读完,是美妙的。这一刻,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269/cf3f0cc326592f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