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线下的社群活动,轮到小伙伴交流时,难免会互问职业情况,当别人问我是做什么时,我说我做心理咨询,紧接着就是各种发问,你会不会催眠?你会不会解梦?我说我还没到这境界。
在圏外人看来,心理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神秘莫测,毕竟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正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学的不了解,导致少有人知道心理学界不为人知的暗黑秘密。说这些并不是否定心理界阳光一面,只希望你能够看到一个全面的心理学界。
01 一个乱做咨询的咨询师
前几年,知乎就曝光一位无证就自称是咨询师的人,名叫极乐(类似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是跟心理学挂钩的板块他都会参与回答,说实话,如果你不是做这一行的,听他的回答真的感觉让人挺专业,什么接纳自我啦,缺乏安全感啦,一边抖机灵,另一边读者看得一愣一愣,而且还获得大量的点赞,庆幸的是最后终于被别人扒皮,免得祸害更多的人。
既然无证做咨询的人要不得,那么有证的咨询师就一定安全了吗?由于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在2013年之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要么你有钱就直接买证书,要么考场上直接发小抄,导致出来一大批有证要么不会做咨询,要么做咨询只负责捞钱,现在很多心理咨询机构还有类似的情况,既没有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还选择榨干来访者的钱,有时,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而面对行业的参差不齐,也只能感慨。
所以当你想找一名心理咨询师做探索自我,你得看资质,有没有证书,有证书,那么有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比如中外合作的知名培训班,中美班、中挪班、中德班,经过这些培训班的咨询师很靠谱,因为这些中外合作的班对咨询师的个案量和从业年限要求很高。
02一言不合就野蛮分析
前几天,去上海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由于现场互动的原因,有一位咨询师提到他对他青春期的孩子有这么一种情感:期望他能够独立成长,但内心又对他深深依赖,感觉现在的自己就是矛盾体。
没想到的是,在中途休息时间,有位咨询师走到他身旁,开口就问:你跟你父亲关系如何,这种感觉是不是更像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我当时站在旁边,瞬间石化。你又不是他的咨询师,他也不是你的来访者,你这样随意分析别人是不是欠妥?
无论网络上的大V还是微信公众号活跃的咨询师,喜欢野蛮分析的咨询师也不在少数。
一个真正的严谨的咨询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随意分析别人,也不会因为别人提供若干个人信息就随意下诊断,即便真知道,也是看破不说破。知乎大神采铜曾经说过,尽管他学心理学十几年,但仍旧怀有谨慎态度,并不轻易的分析他人以及急着下诊断,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野蛮分析之所以要不得,是因为野蛮分析往往对方接受不了,不管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指责,给人的感觉是:你是咨询师就牛逼?你就可以分析我了?不仅会让彼此关系尴尬,甚至会让对方产生愤怒的情绪。
03不做自我体验,你有什么资格分析来访者
几个月前,和其他咨询师在餐馆一同吃饭聊天时,提到网络上有一位知名的咨询师,无论在微信公众号还是知乎上,TA与网友频繁互动,而且还拥有一大批粉丝,只可惜不为人知的背后竟是自己仅仅做过几次自我体验,却还给别人做分析。
每位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有两个标配:一个是督导师,TA来指导你的个案,而另一个是体验师,也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主要开展自我体验。
为什么咨询师要做自我体验?
一个咨询师要像来访者一样被其他咨询师分析,并不是简单体验来访者角色,而是你作为一个人,必然有内在没有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果自身问题没有解决,在咨询过程中,会无形地影响到你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咨访关系发展。事实上,只要你一直从事心理咨询,你的背后必须得有督导师和体验师的默默支持。
仅仅几小时自我体验的咨询师还是算了吧!
说这些,并不是旨在单方面揭露心理学界有多黑暗,只是你能够明白,现在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良莠不齐,当然,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是积极阳光、温暖友善,散发着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中国的心理学向朝气蓬勃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