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心理年龄

论心理年龄

作者: 黄河小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6:11 被阅读0次

一直拜读黄志猛教授关于心理年龄的书籍,感触颇深,在此归纳一下读后感。

要先强调学习心理年龄的目的是来觉察自己,提升自己的。如果你用心理年龄的知识去攻击别人,那么只能说明咱们没有学习透彻,同时呢,不仅不能帮你把问题解决了,反而会有可能让这件事变得适得其反。

一说起年龄,往往会想到岁数,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岁数呢,是指的生理年龄。而心理年龄却不能用岁这个度量单位来表达,在这里呢我们把心理年龄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以及父母期。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年轻后生办事成熟果敢,我们会称之为办事老成!这是多大的称赞啊!同理,当一个成年人处事总是像小孩一样鲁莽无理,我们是不是就是给他贴上幼稚可笑的标签呢?至少“幼稚”这个词语会让人不那么舒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变迁,我们的角色及功能也越来越多。儿童时期有爸爸妈妈替我们操心,我们自己都很简单,那时的内存小一点都没有什么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到了青春期,我们要谈恋爱,要找工作,要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成年阶段后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成家,这时我们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况了,家庭形成之后我们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家庭建设的重担。当我们有了孩子,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一方面要照顾老人还要教育子女。 

 这时候我们发现,往往顾此失彼,顾了工作顾不了家庭,顾了家庭顾不了生活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是否也曾困扰过你呢?就好像一部手机,起初我们只是用来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但是后来呢,功能应用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不断地去升级内存?所以说,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理年龄没有及时得到升级,于是便经常出现卡克,死机的状况,因此我们需要给我们自己的内存升升级了。

 那么如何去升级内存呢?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常用聪明这个词语,你看谁谁谁家娃多聪明,这当然是夸奖,可当我们长大以后还会用聪明这个词语吗?不会了吧,开始使用智慧这个词语了。虽然意思相近,但意义不同。聪是耳聪目明,通过耳朵听眼睛去看;而慧是慧由心生,从内心去发现。从儿童期、青春走向成熟需要的智慧,需要从内心去发现,修炼我们的内功。这也就是学习心理年龄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开始修炼我们的内功心法。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个状态,那就是心灵的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心灵开放是每个人通往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启成长开始幸福的开始,一个人只有心灵开放,打开心扉的时候,你才可让自己的内心与外界连接起来。同样的每个人成长都是你的内心与外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间的成长。幸福就是打开心扉,所以幸福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开心”。

 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心灵关闭状态,那么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割断了外部世界跟他互动和交流,那么这种成长的很慢或者停滞。拿一间房间来打比方,如果紧闭门窗并且封得死死的,房间里就会非常阴暗,会发霉会滋生细菌。如果是一个人,那么他就停止了成长,他也不可能开心。可是为什么即使这样,很多人都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呢?

 从本质上来讲,心灵关闭模式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当一个人不够强大的时候,你就开始封闭内心来保护自己。换句话来说时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打开心扉。我们如何去识别心灵关闭状态呢?接下来我们用自然界的三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心灵关闭状态。 

 当老鹰来抓小鸡时,母鸡就会来保护小鸡。第一反应是先把小鸡带到安全的地方去,逃跑,是第一种模式,我们定义为逃跑模式;如果逃跑不了,那么母鸡将会将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摆出一副战斗模式,跟老鹰拼一个你死我活,这是第二种模式,我们命名为战斗模式。如果实在打不过,那么就会采取一种装死的状态,也就是躺在地上装死,寄希望于老鹰不吃死掉的东西,这是第三种模式,我们命名为装死模式。

对应我们人类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样呢?

战斗模式:你还没说话半点他马上就开始反驳你。那接下来一点点事情的时候他就立即跳出来跟你对抗对吧,那么你就知道这个已经开启战斗模式,他是处于一个自我保护状态,他的内心是关闭。所以呢,这些对抗、指责等行为都是战斗模式的变形。 

 逃跑模式:如果某些事情明明跟你关系非常大可是都是用回避的方式来面对。举个例子,在一个人失意的时候,他尽量不去看不去想类似的场景,甚至连一些敏感的词语都不能出现。那么你就知道这是开启了逃跑模式。

装死模式:对一件明明跟自己关系很大的事情却表现得无所谓,麻木是这个形式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心灵模式进行匹配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假如一个处于儿童期的人在心灵开放模式下会表现出轻松的、顺从的、听话的;如果在心灵封闭状态下那么他的表现将会用麻木的。当一个处于在青春期的人在心灵开放模式下将会是阳光的,有朝气的,活力的。在封闭状态下将会是反抗的,情绪崩溃的。成年期以上的人不存在心灵封闭模式。

提升心理年龄的六把钥匙

 分享完心灵的开放与封闭模式后,我们继续分享心理年龄的相关知识。我们都知道,心理年龄分为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以及父母期四个阶段。在儿童期,由于自身比较弱小,那么心中总是存在一个权威,“我爸说的”“老师说的”,一切都是以一个权威的观点来观察世界,“yes”成为这个阶段的代名词;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智力身体的发育,已经能够从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我”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心,一切权威都是用来挑战的,“NO”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青春期的代名词。

 从儿童期心理年龄特征转变为青春期相对来说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然而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度却并不是一个自然过度的过程。于是我们常常会在青春期的心理年龄层面停滞不前,表现为三个模式:事业家庭不能两全、对错模式以及竞争模式。我们需要升级我们的心理年龄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那么如何去升级我们的心理年龄呢?下来给大家介绍六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的关键词语是“界限”。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界限,当感受到外在因素入侵时,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启动我们的保护机制。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界限。为了帮助大家对“界限”进行理解,我们把天下事分为三件,第一件是自己的事,第二件是别人的事,第三件是老天的事。我们明确了这个分类方法,只需要做到做好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我们知晓就是,不再那么去关心,至于老天的事嘛,随他去吧。 

我们拿看医生举个例子,选择哪家医院,选择哪位医生以及按照医生的处置意见进行配合,吃药、治疗,这些都是自己的事;至于医生选择什么方案,如何开处方那是医生的事情,那么病情是否能得到控制改善那就是老天的事的。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呢?

第二、三把钥匙的关键词语是“全局”与“次序”。两个词跟我们熟悉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想看,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是否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个全面就是全局的意思。在分析完问题之后,我们是否就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何按照重要程度,轻重缓急进行解决呢?这不就是次序吗?

第四、五把钥匙的关键词语是“接纳”与“客观”。一切改变都是从接纳开始,世界上一切不开心都是由不接纳造成的。客观是在接纳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处理,而不是将精力全部用于对抗。接纳对很多人来说很难,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0~100法。什么意思呢?100代表你心中固有的那个标准,0代表没有,也就是说放弃我们心中“应该”的那个概念,所有的应该都代表不应该。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到所拥有的而不是所缺失的地方,是不是对方和你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呢?同理,当我们跟人交往时,如果总关注对方的缺点,忽略了对方的优点,那么彼此之间还能愉快地相处吗? 如果我关注对方的优点并不断学习这不就是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吗?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得到不一样的你。当我们能够全面地对待问题,允许不利于自己的因素存在,把精力用于有建设性的方向,而非对抗这就是客观。 

 第六把钥匙的关键词语是“通情达理”。需要强调的是通情达理是两个词语,它是有次序的。要先做到通情,之后才能实现达理的目标,情不通则礼不达。在孩子的教育上,在与他人的沟通上,我们先做到通情,然后再讲道理,你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与别的孩子发生了冲突,我们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孩子可能会更委屈,那么就谈不上讲道理了,为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如果我们先问孩子为什么打架,然后站在他的观点上,分析他的行为,进而再引导他去想出出其他的解决办法,那么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分享的内容,先打开心扉,善于使用“界限”、“全局”与“次序”,“接纳”与“客观”,“通情达理”这六把钥匙,让我从青春期顺利过渡到成年期,更加从容的面对我们的生活。记住了吗?先打开心扉,善于使用“界限”、“全局”与“次序”,“接纳”与“客观”,“通情达理”这六把钥匙。 以上就是从青春期过度到成年期的六把钥匙。

相关文章

  • 论心理年龄

    一直拜读黄志猛教授关于心理年龄的书籍,感触颇深,在此归纳一下读后感。 要先强调学习心理年龄的目的是来觉察自己,提升...

  • 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差距论

    身体年龄,指的是依据出生证上的日期的年龄。而心理年龄却没有统一的定律,我读书不多,不知道如何归纳,若是有知道的朋友...

  • 论年龄

    年龄是个很假的东西,它只是用来计算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天数。 很多已经做了奶奶的人做出来的事情总是叫人啼笑皆非,说她不...

  • 论年龄

    古稀之年在我们的一生中是一层台阶,跟其它所有的人生台阶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环境与温度,有自己的欢乐与愁苦...

  • 论年龄

    往往过了三十岁,就会经常被善意提醒,你已不再年轻,你不该穿粉色,你不能做可爱的表情,你要学会控制情绪,你不能...

  • 论年龄

    如果年华已逝,而功业却没有建立起来,实在是人生一大遗憾。所以人都希望能够及早成业,建功立业,使尊荣加身。但是,一般...

  • 论年龄

    多菲内人认为:“如果刺刚生出来的时候一扎人,那么,以后永远也不会扎人。” 有时候,人的身体先衰老;有时候,人的心灵...

  •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周末一天的学习 ,课间的时候跟旁边的人一起交流, 差不多都是因为孩子出现问题或者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才来学习的。 是啊...

  • 心理年龄

    跟同事聊天,聊到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她看起来比同龄人都要年轻,并且身材保持的也很好,熟悉她的人可能都会发现她的心灵...

  • 心理年龄

    昨天因为孩子对我说话不尊重,我流泪了。我觉得自己很委屈,那么付出,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反馈。那时,我把自己当成孩子,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心理年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d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