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缘
来东方三天,骨子里的音乐情节被再次点燃,也许音乐的魅力正在于此。来这里之前,我对口琴粗浅的认识还停留在父亲儿时挨打流泪央求爷爷买下的那支国光口琴,从他小时候保存到我小时候,成了快要散架的玩具。因为父亲的水平实在有限,所以口琴的声音在我的印象中还停留在音高不够精准、气息很难流畅的错觉。父亲儿时的心愿成就了后来不遗余力支持我学习音乐的动力,只是很遗憾,这些年里我再鲜有机会接触口琴。
机缘巧合,因为学习音乐做了这份工作,又因为这份工作有缘重识口琴。再次遇到,才发现这个在股掌之中可以玩转的乐器竟然能够发出如此丰富的音色。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口琴的种类除了单音口琴、复音口琴,还有半音阶口琴、十孔口琴、中音口琴、和弦口琴、贝斯口琴……竟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家族;口琴的表现形式除了独奏,也有重奏、室内乐甚至乐队;口琴能够演奏的曲目更是涉猎古典、传统、爵士,通俗、现代……口琴其实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和很多乐器合作,应该走上更大的舞台。
三天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上至八十多岁泰斗,下至十八岁专业学生对口琴的痴迷。他们当中有夫妻、有兄弟、有父子、有师徒,他们带着心爱的口琴从全国各地汇聚东方,亲如一家。三天的时间里,我看到八十多岁的老者陪着儿孙辈的琴友不间断地上台演出交流、指导培训,不辞辛苦、不知疲惫。无论是以此为业,还是陶冶情操,他们都沉浸在口琴的世界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牵起这份琴缘源于一个发起人,他不会吹口琴,却比很多人更爱口琴。这些年,他一直在为口琴人默默付出,奔波于世界各地寻找先进的制琴技术,奔走于大江南北呼唤搭建正规的行业组织,他主动参与和赞助各种口琴活动,还诚挚邀约把全国琴友请进家门盛情款待。虽然嘴上不会吹琴,却有着十足的包容和博大的胸襟,他热爱口琴,更爱这些热爱口琴的人。作为旁观者,这份执着和魄力让我感动和敬重。
这份情怀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份真诚,才有了著名的白氏三兄弟提出要把几十年辛苦整理的口琴资料和用过的宝贝口琴保存在东方,有了八十多岁的付老师说出随叫随到来东方教琴的豪言,有了吴老师默默无闻为全国的琴友编辑华夏口琴刊物的义务劳动,更有了全国各地我叫不上名字的口琴界的老前辈和后起之秀愿意来到东方参加口琴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的自发举动……这一切在外人看来也许无法理解,只有融入这样的氛围,才能体会到口琴人的这份情怀和这份琴缘。很幸运结识了这样一群爱音乐、爱口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