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个级别的特点
p4初级:还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成熟度,需要必要的辅导。其能力和解决的问题都是点的形态,把离散的需求点一个个的执行完成
p5 高级 1-3年:在明确的业务、团队目标下,独立的执行完成既定内容的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能在点的基础上纵深的扩展,在把一个点做完的基础上能继续深入做到更好,即面向线的能力。
p6资深 2-5年:业务上作为某块业务的核心接口人、组长,或该业务的职能PM角色。技术创新上,也能在某方向的某个专项上,作为主力核心角色;团队层面可以作为师兄,承担辅导角色,带动新人成长。
p7 技术专家 3-8年:在大厂,一般是团队内核心,或是一线团队的TeamLeader,或是某方向技术建设的核心中坚、owner。在体量较小的,一般是一线团队的TeamLeader或架构师。
二、各个级别的瓶颈
从初级到专家,点——线——面——体,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阶段的瓶颈。对应的是其背后的认知局限。
- 初级工程师的核心能力,是执行上能够
独立做完
。 - 高级工程师是要能够
做好
,能持续优化、追求卓越。 - 资深工程师需要开始突破自身,对他人和业务产生积极有效的
影响
。 - 技术专家要能够塑造环境和空间,
成就
团队
三、p4--> p5
同样是写业务需求,能不能做到:
- 考虑并践行代码的语义化、可读性,注释的有效性,合理利用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设计,而非是面向过程的意识流堆砌代码;
- 考虑函数的单一性、可扩展性;
- 考虑代码的运行时性能;
- 文件之间考虑合理的功能解耦和模块化拆分,核心组件接入单测保证可测试性;
- 引入*lint优化代码的合规性;
- 考虑代码的可协作性、可维护性;
- 优秀的文档沉淀,不限于业务文档、技术文档、接口文档、流程图。
小结:写业务代码时不仅要完成需求,还要考虑代码的质量。
面向业务支撑,思考下面问题:
- 业务接口人:怎么跟需求?如何排期?如何分工?如何把控进度和风险?复盘怎么做?
- 技术方案:基于业务情况,如何设计前端技术方案?模块、分层、架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技术文档怎么写?
- 质量:还原度、编码质量、提测质量、线上稳定性、运行时性能?
- 沟通&反馈:80%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问题是,是否都知道问题在哪?
- 人效:效率行不行?什么是无效加班?时间被浪费在哪里?怎么解决?
-
业务理解:用户是谁?目标是啥?规划什么节奏?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业务数据如何解读?
觉得自己目前正在p4-p5的过渡期,已经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或者可以说在p5的最初级阶段,有些点已经尝试在做了,更多的还需要继续努力。相信只是时间问题。我是2018年7月2日开始工作的,还有两个月就是两年的前端了。希望能在两年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对标真正的高级p5还有哪些不足,具体可以怎么改进。希望最迟能在2年半的时候成为真正的高级p5,拭目以待,加油~
四、
后续从高级到资深、从资深到专家的瓶颈到底是什么,有兴趣的去参考文章里去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