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第一性原理》之主观认知

笔记《第一性原理》之主观认知

作者: 东隅之桑 | 来源:发表于2021-12-18 14:56 被阅读0次

学习谈论这类问题,首先让我们安静下来,跟着发问,逐步深邃的思考,享受理性思维缓慢的流淌之美。

首先声明,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讲出真理。只有抱着摸索着前行的路上,才能更进一步接近真实世界。

接上篇,“在已知都世界里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做事情而已,不是创新。创新是从已知的内圈跳跃至更大的未知系统的过程。“

我们所无法看到,无法超越的那个边界,我们击穿的那个边界是什么呢?

那是:主观认知。

我们以为我们需要创新的对象是客观事实,其实,几乎所有客观事实,甚至包括这个世界,本质上都是我们的主观认知。

这句话非常重要。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所处的任何环境,乃至于你生存的这个世界,本质上都是我们的主观认知。

这个世界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眼见为实。

看到的那是客观事实,怎么可能是由于个人的主观认知所决定的呢?

举例说明,如:颜色。

这个大千世界里,有颜色吗?????????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一,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颜色,只是他属性中跟光相关的属性,而与光无关的属性我们都看不到。

二,即使与光有关的属性当中,我们只能感受到一部分的光段。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波长的光段。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在这个世界全部的光中占比仅仅十万分之一。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全部的客观世界。仅能看到十万分之一的属性而已。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第一关键词:简化。(我们用眼睛简化了。)

第二关键词:扭曲。 (我们用眼睛扭曲。  )

更糟糕的是,所谓的光本来是能量,能量体现为波长,而我们的视觉,把这个波长扭曲为了颜色。

下面这位物理学家,已经证明颜色根本不存在。

我们看到一片树叶,我们以为看到了绿色。其实是阳光照在树叶上,光打到人的眼睛里,大脑神经发现这个颜色跟脑子里的绿色的模型最接近。。。

所以,我们以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我们的客观事实。然而真相却是,所有事情乃至这个世界都离不开我们的主观认知。

颜色,不过是大脑中主观认知的模型而已,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颜色这个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客体。而是主观对象。

所以真实世界是什么呢?

是我们在真实世界的客体上,与我们所认知的对象上,有着永远无法跨越的认知鸿沟。

我们认为眼见为实。但其实由于我们自身结构性的缺陷使然,以至于,人,根本永远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本真。所以康德在他的哲学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康德之前,大家都认为有一个绝对的真理。绝对的存在。科学家们前仆后继地去接近那个真理,接近那个自然。而康德说,反了。不是自然为人立法,而是人为自然立法。人的认知有多深, 所能开掘出来的那个自然就有多大。康德的这个贡献非常大,此后,从认知自然,转为提升自己的认知力。

你的认知越深,你的世界就越宽。

这句话不是金句,而是哲学上的论断。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眼界。决定了我们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认知的边界之内。

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瓶颈。(程维)

放大了说,任何人的认知边界,都是他真正的瓶颈所在。

这完全不是鸡血和鸡汤,是哲学论断。那,在这个语境之下重新定义一下什么叫做创新?

所谓创新,是穿越已知系统,进入更大的未知系统。穿越已知系统的认知禁闭,进入更大的未知系统。

所以你对既有系统的那个认知禁闭,则应该成为你所创新最大的对象。亦为“破界创新”。也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性原理的创新。

如果你的事业被这个认知所禁闭。要突破的着力点在哪里?下沉你对事物的认知。如果你能够找到,对这个事物的本质认知,你的世界就会扩大。这就是认知下移,边界外延。这才叫破界创新。这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家最有力的模型。

在天文学历史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叫第谷,他比哥白尼同期稍晚一点。是人类用肉眼观看行星记录最准确的一个人。国王给他建了一个天文台,他二十年如一日每晚观看行星运转。然后把它画下来。临死前,他非常遗憾,他只是记录下了它们的轨迹,没有找出规律来。但是他晚年时候收了一个弟子,叫开普勒。第谷死前把他的行星运转资料给了开普勒。开普勒大概仅用一两年时间便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后世称开普勒为,行星立法者。意思就是说,星星怎么转,开普勒说了算。

为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那时候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但是第谷坚决不相信日心说,他相信地心说。但是在地心说的模型里面,他所收集的资料,无法得出一个规律来。所说实际上,是第谷对认知上的禁闭,影响他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而开普勒,用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一对,那个运行规律的公式就被他找到了。于是有了全新的开普勒天文学。

认知的禁锢。

结论,认知和创新,不再是两个词。而是一个词。认知是因,创新是果。真正的创新,都来源于认知升级的结果。

如果创新是果,认知是因,那么回到认知,认知的本质是什么?如果给认知找一个抓手,那么是什么呢?

“我们人类的所有知识,都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我们所有知识都是主观感知模型和主观逻辑模型。所谓宇宙观,世界观,他绝不是宇宙的和世界的本真反映。他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逻辑观,或者更准确点说,任何宇宙观和世界观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主观逻辑模型体系而已。这就是哲学探究最终达成的知识论效果。这也就是我一再讲,一切知识,都只是一个主观思维模型,而不是客观世界的本真反映。理解这一点,你才能理解,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要。”

                                                                                ——————————    王东岳

这就是思维模型。

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本质上我们在学习的是思维模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知识,都是主观思维模型而已。所以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对世界做什么呢?用计算机语言来说,实际上我们在为世界建模。

每一个科学家都说自己在研究自然,dan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是直接研究自然。科学家都是在对自然界进行建模。然后对他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研究。无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康德,伽利略。所有科学家哲学家都没有直接研究自然,而是在为这个世界建模。他们的理论全都是模型而已。

所以什么叫认知升级?认知升级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提升思维模型的层次。

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里,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是低水平的重复。

所以,真正的学习,是提高思维模型的层级。若要提升思维模型的层级,必须静下心来,系统学习。

如何提高思维层级呢??

人类思维层级大体分类为四层。

一,感性思维。                          (建模经验)

二,理性思维。(第二曲线)    (建模逻辑)

三,哲科思维。(第一性原理)(哲学和科学)

四,觉性意识。(理念世界)

所谓认知升级,就是提高你建模的工具。你这看起来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但事实上,你认知越深,边界越宽。我们在现象世界中的创新,会随着我们认知的层级越来越深的时候,边界越来越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第一性原理》之主观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fg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