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贫穷的地方,一个毫无特色的农村——吴山。他坐落在福建内陆,是三明市大田县十八乡镇中的较落后的一个,在80/90年代大田本身也是个贫困县。
读书才有出路的观念在我的家乡有高度的共识,因为我们地里没有煤、铁这类矿产,不具备先富起来的条件。
乡民们也尝试在贫瘠的山坡上种烟草、橘子等经济作物,但最终也没能挣到钱,只能靠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
我是幸运的,得到了读书教育的正确引导。我爸是大田四中(就在吴山)的数学老师,他亲身走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路。从我记事起,他一直鼓励我们读书,从知识中找到出路。
我的第一本书是《好孩子画报》,在那个黑白的年代,他是我唯一的彩色读物,要比叔叔、哥哥流传给我的小人书要高级的多。只可惜页数太少,每次一拿回来,没过半天就看完了。
《好孩子画报》对我很有用,我在幼儿园获得了“好孩子”的奖状。《好孩子画报》让我很懂事,我知道家里穷,从来不敢像哥哥说要买新书,我最好的选择是继承我哥看过的书。
小时候,我喜欢去外公家,外公家有比较多的藏书。他是那个时代少有读过书的长辈(我爷爷、妈妈、姑姑、阿姨们都没读书),外公虽然只读到了初中,但已经是他们村的高知,当过公社的文书和村长。
小学的暑假,我基本在外公家度过,在那些夏天里,我看完多本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侠五义》……,也看了五代、元、明清通史等历史书。
还没完全长大,那个放满书的书架再也没有我想看的书,我也减少去外公家的次数。
我自己想买的第一本书是《狮子王》的连环画,发生在我小学6年级。有一天四姨和四姨丈(他们都有工作)来我家,带我到供销社,四姨非要让四姨丈买个礼物给我,他们让我自己选。
我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他们推荐钢笔,我知道钢笔很有用,而且还比较贵,要10元。但我看到了封面鲜艳的《狮子王》(6元),我更想要《狮子王》,我惦记着因为帮妈妈干活错过的动画片《狮子王》里的情节。
买钢笔可以找父母要钱,他们会答应,但如果是连环画,他们一定会说“你这么大了,还看什么连环画”,我硬着头皮说要《狮子王》的连环画。四姨丈让我再考虑一下,幸好四姨支持了我,我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奢侈品。
我第一本自己掏钱买的书是《朱自清的散文选》,价格20元。那时我在读高中,1个月有200元的生活费,省吃俭用能省50-100不等。
本来打算每个月给自己买一本书,后来发现可以在新华书店白看,我就停止买书这种奢侈的行为。
大部分世界名著,我是在新华书店里站着看完的。比如《简爱》、《呼啸山庄》《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复活》……
新华书店真是适合看书的地方,夏天还偶尔会开空调,但这是我最后的奢侈。
我上了大学,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书已经不再稀缺,学校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书。而我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开始迷恋网络上的电视剧和电影。
直到多年之后,因工作需要我才重拾起书,他已经变成日常消费品,以听书、电纸书的形式站在我的面前。
过去,书是我逃避劳动借口,(我妈常说要么劳动干活,要么读书写字)。现在,书是解决工作问题的工具,也是枯燥生活的调味料。
但,我心底还是喜欢书还是奢侈品时的味道,虽身无长物,一贫如洗,但精神优越、内心丰富。
书,曾经是我最爱的奢侈品,我怀念那时的优越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