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村上先生的作品不算早,可是一读却再也放不下,在这里我不敢说谈论一下先生,只能说站在一个书迷的角度去欣赏他,一来我的水平的确不够去评论他,二来怕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失偏颇,姑且作一篇不成熟的文章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953940/b41d65db6a4527a2.jpg)
首先,我很惊讶于一位日本作家能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因为就我个人来说,日本作家写作是有很强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写作风格的,是颇为日式的风格,也许大多读者会跟我一样不太接受这类风格,可是村上先生由于他在国外游历经历较多,他的写作风格不再是纯日式的了,而是混杂形式的了,是一位先生曾经说过的“以日本式抒情涂布的美国风味小说”了。那么,除了写作风格之外,村上先生还有哪些特质能让他的作品如此流行呢?
首先是共鸣。“能够产生共鸣”可以说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往往得以跻身畅销书之列的主要原因。他喜欢描述的孤独、迷惘和矛盾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个人体验,普遍到成为了一种人尽皆知的现象:那些小说不尽如人意的结局给人的怅然若失感,与读者在深夜每每产生的迷惘与感伤在本质上十分相似。一个人要钝感到何种程度才会没有体会过这些感觉呢?典型的村上式主人公,常常都是单身独居、听爵士乐和古典乐、读菲茨杰拉德、爱去酒吧、身边有一个或几个关系暧昧的女子,时而向他招手时而又远去。他们几乎是文艺青年们的理想形象,伤感却又保持着一点随性,自得其乐且始终幽默,脑洞大到能连接 另一个世界。
其次是是社会性。很多人说村上的作品往往太过私人化、注重个体经验而忽略了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的确是其大部分小说所主要描写的对象,但这决不意味着他从未思考过更为广深的问题。村上春树本人如今能够成为一种流行现象,甚至在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被大炒一番,决不仅仅是因为他给人的共鸣。
最后是文笔。这一点放在最后说,是因为我认为目前大陆的译本质量并不太完美——尽管其行文方式的确也成为了吸引读者的一部分原因,不过这点等我有能力读原文时可能更有说服力吧。但毋庸置疑的是,仅从内容看,他的小说中瑰丽的想象和比喻的确引人入胜。
![](https://img.haomeiwen.com/i4953940/f8d3c05477fbe24a.jpg)
结尾时我想谈谈他作品的时代特征。我一直不认为他只是一个爱情小资作家。他是在写时代的,即便他作品有太多虚构的东西,但这些都是为了写时代。谁也不能否认当他写绿子时,写《国境以南》的岳父时,写的不是那个大时代的人物。他们都生活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日本里,都是些小人物。他们并不习惯这个时代,但又尽情地璀璨地活着。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村上先生。尽管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却也是我最敬畏的伟大的陪跑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4953940/3039e518eee640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