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绘画
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在给他的弟弟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你不知道盯着一张空白的画布,听它对画家说“你什么都不懂”时有多沮丧。
在开始学画之前,要对自己目前的绘画水平作一个记录。作者给出了三个绘画题目:学前画作1:“记忆中的人物”;2:“自画像”;3:“我的手”。
画出记忆中的人物这项任务非常难,就算是已经对绘画很熟练的画家而言,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为什么要让从未学过绘画的人来做这项任务呢?目的是通过这项任务来引发一系列记忆中的符号,这些符号在童年时期已经反复运用了多次。而且当你凭记忆画画时,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在画真正想画的东西,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你的符号体系在控制你的手。这个时候你能想到自己的手似乎也有思想吗?画出记忆中的人物,这个学前绘画过程,让我们对自己意识深处的符号体系有了切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给出了我们一个学习绘画的目标,突破符号体系的控制。从而了解到,学习绘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如何将自己的符号体系撇在一边,然后准确画出自己所见的过程。
画“自画像”和“我的手”,这对于一个还未真正开始画画的人来说也是很难的,但是没有关系。学前的画作代表的只不过是作者上次作画的年龄,通常会和其放弃尝试画画时的年龄一致。
画完以上三幅作品后将其收起来,在上完所有课程之前不要再拿出来看,待课程结束之后,再将画作拿出来对比,你会发现自己惊人的进步。
从左脑转右脑的绘画练习
有关脑半球视觉感知的研究表明,要想画出感知物体的复杂真实图像,主要取决于右脑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想学好绘画,取决于你能否进入右脑模式。接下来的练习,便是帮助我们从左脑模式转向右脑模式的绘画练习。
练习一:花瓶/人脸
花瓶/人脸 右手绘画过程边画边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如前额、鼻子、上唇…在这个练习中你会感到困惑、矛盾,甚至有人会感到麻木。这个练习引发你内心的矛盾,最终语言体系占了上风,而视觉体系则败下阵来。画人脸时强调对称,而花瓶不会对称,这样就会将两种模式都打乱。
在画花瓶/人脸时,你或许会凭借左脑模式画出第一幅侧脸轮廓,并挨个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第二个侧脸轮廓则需要转换到右脑模式才能完成,你需要不断浏览整体来调整直线的方向,把握空间、关系以及比较。
学习绘画的首要步骤并不是“学绘画”,而是学着如何任意进入适于绘画的大脑系统。花瓶/人脸的练习引发了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的冲突,并让我们感知到这种冲突。接下来的绘画练习则是为了减少两种大脑模式之间的冲突。
练习二:颠倒绘画 临摹一幅颠倒的毕加索作品
我们将利用左脑一时无法辨认与命名某事物的间隙让右脑模式暂时占主导地位。
左脑不愿意完成颠倒的任务,因为这样太难给事物命名了,现实世界不是颠倒的,不愿去为这样的任务费心。而右脑则不会在意事物是否颠倒,这样一来右脑模式可以摆脱左脑模式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颠倒绘画在右脑模式下临摹出来的作品往往要比正着时画的更好。
花瓶/人脸练习引起种种的冲突,可以称之为精神瘫痪。当左脑模式自动退出后,冲突就避免了,右脑模式会迅速接手适合自身的任务,画出所感知的形象。
颠倒绘画揭示了两大要点:一,你对认知转化的认识。二,你会认识到从左脑模式转换到右脑模式有助于你像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那样去观察事物。
多做几次颠倒绘画的练习,你会发现,右脑模式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每次画完之后,努力回顾右脑模式转换,这样你就会熟悉这一模式带给你的感受了。
通过颠倒画的练习,你已经开始认识并体会了右脑模式的交替状态。你开始认识到当自己处在那种稍微不同的主观心理状态时,你会放慢速度,这样就能观察得更清晰了。在这期间,你没了时间观念,不再听周围人的交谈,你会全神贯注,并感觉自己与所关注的事情“”“合二为一”了。你会感到精力充沛,同时非常平静。你会充满自信,有能力完成手头的任务。你不再以语言思维,思维被“固定”在你所画的物体上。在退出右脑模式状态时,你不会觉得累,而会感到精神振奋。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一状态更清晰地呈现给你,并使其处于高度的意识控制之下,通过右脑的超强能力来观察并作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