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理由:从进化的角度,人类的育儿期为什么那么长?因为,未成熟期越长,成年之后学习能力更强,生存能力更强。那成熟期在人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未成熟期就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成长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能力,孩子会主动的向科学家那样子去探究世界,认知世界的真相,同时又会像文学家的那样,去想象世界以创造世界。他们在认知和想象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不断构建未来的自己,所以作为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向园丁一样给孩子提供一个丰盈的环境,作为一个参与者和指导者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为自己。
解释:1.为人父母,重要的不是技巧。首先,那些中产阶级父母万分纠结的育儿技巧,比如是不是和孩子一起睡、还是让他单独睡,多长时间做作业、多长时间玩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这些育儿技巧的细节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有任何的影响。那么,这说明父母的养育不重要吗?不,当然不。很多科学证据同时显示,是否拥有一对温暖、关爱的父母,对一个孩子的人生影响巨大。在美国,20%的贫困儿童缺乏像样的照顾,所以政府才会制定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来保障这些孩子能得到好一点儿的照料。所以,并不是父母不重要,而是中产阶级父母纠结的那些育儿技巧不重要。
2.如果你想在院子里给自己弄个小花园,很可能你弯腰驼背地忙了一天,汗流浃背,累得跟狗一样,结果那些花花草草没有一个是按你原来的心意长出来的。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这句话背后有一个很深刻的原因:真正的园丁在种东西的时候,不是想着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或者最美的兰花,他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只要你保证土壤丰饶、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就应对变化而言,一个小花园远比西红柿大棚或者兰花温室要灵活得多。
3.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所在——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种新奇的、怪异的、有趣的、难以预测的变化都可以发生,孩子可以自由探索应对的方法,等他们长大以后,每一代人能做上一代人预料不到的事情。这也是作者全书的主要论点。所以,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没有目标,没有蓝图,但它确实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不是去改变我们爱的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或者说,一个“花园”。在这个花园里,一个生命层层绽放,最终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他会塑造自己的命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4. 过去十几年来,进化生物学上一个有趣的发现:不同的物种,未成熟期越长,大脑更大,成年后就越聪明,越灵活,越善于学习。 我们这样一个物种,注定要应对环境中最大程度的变化性与不可预测性,而我们的童年就是一种核心的适应策略——我们巨大的大脑以及漫长的童年,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时空,让他们能不断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每一代人都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并超越前人。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也有可能更差。但进化的目的就是制造差异,差异才有生存与繁荣的机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孩子、有童年,就是为了他们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大脑——一个在不可预测的环境里,善于应对变化的大脑;一个非常擅长学习、变化,而不擅长于计划、行动的大脑。童年都是乱糟糟的,而乱糟糟恰恰是童年对进化的贡献,所以作为父母,如果你以木匠的思维来养育一个孩子,而且成功地实现了木匠的蓝图,制造出一大堆一模一样的聪明、成功、幸福的孩子,那你也就彻底破坏了童年的意义。我们这样一个物种,注定要应对环境中最大程度的变化性与不可预测性,而我们的童年就是一种核心的适应策略——我们巨大的大脑以及漫长的童年,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时空,让他们能不断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每一代人都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并超越前人。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也有可能更差。但进化的目的就是制造差异,差异才有生存与繁荣的机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孩子、有童年,就是为了他们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大脑——一个在不可预测的环境里,善于应对变化的大脑;一个非常擅长学习、变化,而不擅长于计划、行动的大脑。童年都是乱糟糟的,而乱糟糟恰恰是童年对进化的贡献。
5.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既运用了类似的科学家的思维,也会像文学家那样想象。在理解真实世界的层面,儿童的思维方式类似于科学家,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由此形成对于自己周围这个世界运行方式的认知,并对其可能性保持足够开放的态度。同时,他们在利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就是他们自己脑海中的“科学理论”,来想象这个世界可以有什么样不同的姿态。等到长大成人,他们就会把自己学到的和想象出来的付诸实际。
——读《园丁与木匠》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