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漫长。把自己喜欢的状态活出来,是终身要解的课题 。真正感动人的不是思想,而是行动的力量。just do it 。践行渐近。”这句话是我很喜欢,也慢慢觉得有感觉的地方。入门-模仿-请教-反思-学习-大量输入输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表扬-反思自己的优点-多多分享-慢慢挖掘自己。这个大概就是我的一个过程,慢慢找到掌控感,每天进行学习与自己对话和思考。当你在犹豫做与不做的时候,那就去做吧!即使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你也会收获很多。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小目标,认真的去做,结果就交给时间。生涯规划营三期70天对于自己的一个总结小故事,下面我来和你慢慢道来。

我是Y,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点地方可以和别人分享,别人都是又美又优秀,自己只能躲在小角落羡慕着。遇到喜欢的人不敢靠近,甚至遇到自己的偶像站在我的身边我都会自卑的跑开,自己躲在小角落默默哭泣,都没人愿意和我玩,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我却不可以呢?难道我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是个笨小孩,只有踏踏实实听父母话就可以。
当有一天被别人一句“没有你就去创造啊”,我觉得自己就像遇到天使一样,被这一句话惊醒。我突然想勇敢的尝试出来,踏上寻找自己之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笨小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什么。
第一步难关就是行动。
虽然想改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那我就先去模仿着优秀的人,看别人是如何做的。找到一些优秀的榜样,看她们的日常是如何进行的。特别喜欢看她们的朋友圈,个个都是自带小太阳能量,分享的东西永远都是有趣、有意义的。发现她们的共同点是看书,那我就开始买自己感兴趣的书去看。当时精神总不能集中,有时候半个月才能看完一本,我就又走出第二步,去请教别人。
“小花,你好呀,我是你的小迷妹,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你能看书那么快?还能进行很好的输出呢?”进过小花的耐心解答,我大致了解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些一知半解。谢过小花之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很快的看完一本书?哪些是我的困扰点?我遇到什么阻碍?如何选择书籍?等等列下来清单,从每天看30页书开始。当慢慢速度提上来的时候,并且将自己看书的观点分享到朋友圈,有很多小伙伴都来点赞和交流她也看过这本书,她觉得哪里比较好等等。我慢慢觉得大家慢慢愿意和我聊天、为我点赞、给我大大的鼓励,就给了我更多的动力。
第二步就是“坚持厚脸皮”。
我开始做公众号、简书更新读书笔记或者一些心得的文章,将他们分享出去。越来越多的点赞、上首页推荐和打赏。我也慢慢敢于分享自己学习的感想,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分享给更多的人。一开始我总怕自己说的不对、别人觉得你说的一点有用之处都没有。但是看到很多小伙伴在群里积极的分享着自己的想法、有趣的事情,别人都特别开心。我就想“我也要试一试”,我说的对与不对希望都能收到一些反馈。当我又一次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进行分享、与其他小伙伴交流,我又发现其实我可以,我的一些想法还能带给其他小伙伴一些帮助,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也有自己擅长的优势,通过别人的反馈我也收到别人喜欢我哪一点?哪些是我自己没有发现的优势?我要如何更好的发挥我的优势?我也学会了去夸奖别人,因为你觉得仅仅是一句表扬的话,但是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就是莫大的动力和感动,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要多多去表达,多多去向对方说“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我爱你!”
第三步自我探索
当看的书和课程上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其中共通的地方,这时候开始反思这些知识如何结合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书看完就会忘掉,因为没有更好的结合起来。我就开始慢慢实践其中的很多观点,不贪多,每次3个点去实践就好。现在养成遇到问题多为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件事本质是要解决什么?我都有哪些方法?需要哪些支持?最终我想要的结果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过程中列清单,自己就能将混乱的情绪梳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时间和具体可量化的结果,过程中修正就好。这样子将自己的拖延症都治愈,因为自己发现拖延症的根本就是自己觉得这件事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做、没做过、不知道怎么做导致的,这是属于自己挑战区的事情,所以启动起来很困难。
在进行了这三个阶段之后,我发现我也并不是家人眼中的“笨小孩”,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也可以踏实的坐上半天看完一本书、我也可以进行演讲、我也可以交到很多优秀的小伙伴。所以,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贴标签,要过不设限的人生,还记得做《写给三年后自己》的一封信,当时从开始的兴奋开心到最后的热泪盈眶,我好希望能快点到三年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