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银行股投资思考-宏观面

银行股投资思考-宏观面

作者: leicom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18:26 被阅读0次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承袭的分析公司的思路:宏观 --> 行业 --> 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及替代可能 --> 行业中的龙头或者潜力最大的公司--> 何时投资。套用在中国银行业上,有以下理解。


    A 宏观上,商业银行是央行的公开市场交易对手,也是货币流动性的传导者(附注1)。同时,商业银行是其他行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以理解银行业是跟随宏观经济变化的周期性行业,而且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附注5)。


    B 行业上,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考虑到上下游关系,可以认为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也是百业之母。

    那么,和企业发展类似,银行业的发展是否有天花板呢?

    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更准确的说是货币背后的融资服务,它实际买卖的是自身的信用和借贷人的信用。信用的不断增值,导致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银行的模式不变,就不会有天花板。


    C 在行业的取代性上,银行业是否可以被其他行业取代呢?比如互联网金融?

    如上所述,银行是用信用在做买卖的。所以,似乎只要解决了信用问题,银行的优势就将被削弱,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人的一切几乎都可记录,可追溯,可挖掘,长期来看,传统获取信用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但也不能忽视以下情况:一是长期使用带来的粘性,和转换的成本损失;二是银行也在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线上和线下,实体和虚拟不能对立看待;三是对于其他金融工具的两大限制,一是不可能完全脱离银行体系,当它做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受到银行限制,比如支付宝,二是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拥有良好背景的媒介毕竟太少,P2P和民间借贷的高风险高收益模式,目前看来风险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综上,我会关注,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中间业务和跨国业务的影响。


    D 行业内部

    从业务类型上看,目前总体上,各家上市银行的业务同质度高;而且,因为监管要求,特别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间恶意竞争的弹药不足,也进一步加固了业务同质度。

    在业务方面,银行业的机会和风险,我的粗体会是:

    1.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会加大银行间收入配比的变化,而且已经有了苗头。准备观察的对象,是龙头老大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主要观察点在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上。

    2.中国战略和资本国际化,给了中国银行业向外扩张的历史机会。准备观察的对象,是美国银行业和工商银行。主要观察点在外资利用上。

    3. 净利息收入,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主要是不良贷款和预期贷款),减值计提相关部分,仍是银行股比较的着眼点。


    附注1:公开市场是央行在1998年建立的交易制度,交易对手是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的回购交易(附注2),现券交易(附注3)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常备借贷便利(附注4)等方式,控制货币市场的中短期流动性;同时,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指导市场基础利率,调控货币市场的长期流动性,也就是货币和经济政策。

    附注2:公开市场的正回购:央行向市场借出抵押债券,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正回购操作减少货币流动性总量。公开市场的逆回购:央行向市场买入抵押债券,逆回购操作增加货币流动性总量。

    附注3:现券交易:与回购操作类似,不过不承诺回收或接触,相当于买断。

    附注4:常备借贷便利即衍生概念:调控短期,即7天内,14天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内的流动性。只需要了解利率基准上升,相当于短期内基础贷款利率上升了,国债收益曲线上扬。

    附注5:观察银行资产中贷款的行业分部,就是在做资产配置。与普通基金不同,它需要收到银监会和央妈以及一系列法规办法的限制。

    整体环境变差初期,企业以为是挺挺就过去了,照期还款,这时银行吃的就是企业的利润。情况持续恶化,也不良贷款下降,净资产下降,股价也看跌,此时实业企业价格下跌早已开始。

    在萧条底部,企业盈利好转,股价开始走出低估,但银行出于保守惯性,仍然紧卡贷款,净值无大的变化,股价变化落后于实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行股投资思考-宏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ne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