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文字的画面感,让文字动起来”听课感悟
方法
1、加入动态的因素,加深文章的画面感;
2、给文字设立场景,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3、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在写文章时,我有时候会感觉文字干巴巴的,包括写高中作文。
我写的时候感觉并不明显,但是在阅读时,就有隐隐约约的感觉,我需要多次阅读、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哪里不合适(虽然不一定全部都能找得出)。
第一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我有一些概念,我在B站白嫖过文案课。课程中的老师在将文案写作时,说在文案中运送一些形容词、动词之类的词语。
我记得几个事例,比如一个蛋糕,将它的色香味描写得具体,运用了“红色的草莓酱”“淡淡的奶香”“软软的”“十分蓬松”等词语和句子,这样显得生动具体很多,留存在人脑海里的形象也更加立体。
第二种方法我并不是很熟悉,老师举的例子是
老公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看着他专心的样子,想到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认真的样子最帅。
更改之后:
半夜醒来,看到客厅里还有灯光,想到是老公加班还没有睡觉。起身站在卧室门口偷偷看他,只见他坐在电脑前,眼睛牢牢地盯着电脑屏幕,一动不动,也没有发现我在偷看。看着他专心的样子,我靠着卧室的门,笑了。
想到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认真的样子最帅。再次把目光放在客厅认真工作的老公身上,觉得这话说的真对。
我个人觉得是增加了许多细节,描写得更加细致,让读者觉得更加贴近生活,有代入感,甚至会有一定程度的共鸣。
说实话我觉得,把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并不是十分难,我个人认为最基本要把描写出细节,写得更细致一些,适当时候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将文字变得生动是个人文笔的体现,而要把它写好,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在未来写出好文。
————————————————————
“如何让文章值得相信”听课感悟
方法
1、把名称具体化
2、写出两个人的关系
3、引用官方数据
4、符合生活常识
老师今天讲了四种增加文章可信度的方法,我结合我高中写议论文的经验来对比一下,看看这几种方法我是否用到了。
高中时候,我总是因为记不住事例中的具体名称而苦恼,于是写作文时总是以一个模糊的概念来指代一个作者或者其他名词。
久而久之,我自己觉得不行,我觉得如果不摆出一个专有名词,显得文章不是那么可信。比如“屈原”和“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相对比,觉得哪一个更值得信任?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努力背专有名词,事例记住了,专有名词不好好背,在作文中用到效果会大打折扣。
符合生活常识这是基本功,常识必须要符合,不然会贻笑大方。比如“一个寂月皎皎,星光璀璨的夜晚”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月明星稀”谁不知道啊!
假如出现了生活常识上的错误,文章可信度就大大降低降低。在读者眼中,连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作者,写出的文也不咋样。
其他两种我基本没怎么用,原因一是高考作文都是用议论文,不太会出现有关于作者人际关系的例子;原因二是我文写得太少,没有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方法。这两种按下不表。
总之,写文章时使用的方法不止一种,几种方法可以一起用,文章就会更加出彩。当然,写文并非易事,还需长期坚持。加油!
————————————————————
“好的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听课感悟
方法
1、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2、把静态的场景动态话
3、让干巴巴的句子变得丰满
4、不用重复词汇
听了老师讲的这一节课,我觉得老师提升文笔的方法与写小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个人认为,如果不记得老师的四个方法,可以试着将句子写出细节,进行拓展。
我记得《大明宫词》描写下雨的场景“绵绵细雨周密而仔细地覆盖住这座精致皇家小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通往禁闭着房门的主厅的砖红通道两侧,两排卫士纵向一字排开,雨水沿着他们铁灰色的冰冷头盔亮晶晶地滑下……”
这一段很长,描写得生动具体,十分细致,并且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让人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描述的画面;而且这种描写在《大明宫词》中比比皆是,运用的词语也很少重复,这里可以见到编剧的写作功底。
我们在提升文笔时,除了多加练习,还可以阅读经典,进行模仿,学习高手的写作方法。
网友评论